如何创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干货全在这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何创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根据相关会议精神,小编为您梳理了重磅干货,供您参考 。
分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从各地实践经验看,由于各地农业特点不同、产业基础不一,加快构建梯次推进、协同发展的产业园创建格局,不仅有利于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实现层层带动,进一步加大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
各地分级创建产业园,应充分考虑当地农业资源禀赋,产业规模水平、产业影响力强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现代要素聚集程度、农民增收机制创新程度等因素。通常,产业园要聚焦1—2个主导产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推进产业形成规模,形成区域性市场,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对国家、省、市、县级产业园,分别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产业园中的第一梯队,是依托县域优势资源,以规模种养为基础,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平台载体。通常国家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已有较大规模,如优质水稻、优质小麦面积一般不低于50万亩,蔬菜面积不低于20万亩,水果不低于30万亩,肉牛不低于30万头,主导产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品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有一批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精深加工企业,现代要素聚集程度、一二三产融合程度、农民增收机制创新程度在全国领先。国家级产业园虽然建在县里,但创建格局一定要大,需放眼全国,打造这一产业领域的全国首屈一指。各省要遴选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的省级产业园,持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着力创建国家级产业园。要通过严格筛选、大力扶持、精心打造,努力实现一省有多个国家级产业园、一个市至少有一个国家级产业园。在看到的已创建尤其是已认定的国家产业园中,基本上都在创建之初就瞄准全国领先,如重庆涪陵区产业园,总产值超百亿元,推动涪陵榨菜成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正阳花生产业园带动全县种植花生170多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48亿元,对全县GDP贡献率近40%。这些产业园都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行业领域标杆,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动力引擎,各地要注意学习借鉴这些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努力培育一批优秀的产业园进入国家队。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产业园是省域内的产业支撑,是国家级产业园的后备力量。与国家级产业园不同的是,省级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也要聚焦,突出省域内的优势特色,选择区域内影响力大、成长性好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布局建设。生产基地需要具备一定规模,如专用小麦面积一般不低于30万亩,蔬菜面积不低于15万亩,水果不低于20万亩,肉牛不低于20万头。相关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较高市场占有率,产业融合发展、科技支撑水平等在全省领先。很多省份都因地制宜出台了省级产业园建设规划,要发挥省级产业园骨干作用,加快推进省级产业园创建,争取覆盖主要农业大县。
——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产业园代表着市级范围内的优势产业,是省级产业园的基础支撑。市级产业园要求主导产业有一定的规模,在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较大影响力、较高市场占有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现代要素集聚程度和农民增收机制创新程度在本市领先。要发挥市级产业园支撑作用,主要以规模适中的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注重百花齐放、因地制宜,突出种养基础,不过分追求完整产业链,但必须体现融合发展。融合发展可以是农业的内部循环,也可以是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实现绿色发展和规模经济为目标。市级产业园创建工作可参考国家级、省级产业园的流程有序开展,努力达到一县一园或两园。
——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有一定规模,在全县乃至全市有较大影响力、较高市场占有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现代要素集聚程度和农民增收机制创新程度在本县领先。发挥县级产业园基础作用,可以1个或多个乡镇为创建单元,选择规模相对较小但有一定培育潜力的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突出种养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初加工,带动好农民就业。县级产业园可简化创建流程,加快创建认定一批,可以一县多园、一镇一园。
希望经过大家的持续努力,各省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能快速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园建设体系。
分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会议提出,各地农情差异较大,建设产业园要因产业而异、分类型建设,根据产业特点分别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补上产业短板,不能一刀切。
——粮食等大宗作物产品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前提。建设粮食类大宗农产品产业园,就是要在稳固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加工、强化科技、做活融合,把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把产业链条串起来,筑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产业体系,拓展产业功能,保证供给安全,满足多样化需求。这类产业园的产业特点是种植面积大、季节性强、依赖加工,存在的短板是农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工偏弱、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品牌不强等。布局重点上,主要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创建,支持粮食生产大县和棉油糖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创建。这些县一般生产较为集中,属于农业主产县。主攻方向上,要以发展优质粮食、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提高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为重点,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外引内培龙头企业,对接一产壮大加工,研究市场需求发展精深加工,创新理念培育知名品牌。
——畜牧型产业园。产业特点是,产品周期性强、市场风险较高,行情好时利润高,市场波动时,养殖主体损失较大。产业发展难点是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抵抗市场风险等。布局重点应考虑在区位条件优越、养殖习惯良好的地区创建产业园。主攻方向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升设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培育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增加资金、信贷等方面政策支持。需要强调的是,建设中要防止个别大型龙头企业不联农带农,而是牺牲农民利益换取自身利益,这一问题曾经在奶业发展中较为突出,在生猪、肉牛肉羊等养殖中也要注意。
——果菜茶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园。这类产业园的产业特点是,种植收益较高、带动就业较多、农民参与热情较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由于特色农产品生产对地域、自然条件要求多,布局重点要放在特色产品优势区,发挥好当地的自然优势、种植习惯。调研发现,特色产品产业园的弱项是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产品深加工少、三产有提升空间。因此,主攻方向应是加大设施设备支持力度,尤其是在金融资金上出台一些灵活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加工业,谋划一些休闲观光、文旅融合项目。如食用菌产业园,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一产种植环节参与的农民很多,有些村镇,家家户户种植,年度收益很客观。还有水果产业园,一二三产均有较好发展,产业链上的农民、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者都能分享受农产品增值收益。但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要防止一哄而上造成产品过剩、价贱伤农。
——都市类现代农业产业园。这类产业园由于地处大城市郊区,产业特点是,产业类型多、基地规模小,主要优势是融合发展好、要素集聚度高、产品销售好。考虑区位条件限制,都市类产业园要重点布局在城市周边,借力方便的交通、大容量的消费市场,提高产业效益。主攻方向要以稳定“米袋子”、“菜篮子”保障为首要任务,在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业融合上多下功夫。慈溪产业园就是这种类型产业园,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展销产业,建设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在产业发展中完善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实现了产业富民。
申报创建和认定产业园应把握的一些重要问题
(一)加强领导问题。产业园建设的主体责任在县,要充分发挥县级部门的作用。产业园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各地党委、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统筹牵头作用,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从各地建设实践看,只要是领导高度重视,书记县长亲自抓的,产业园就能干好干出成效。各产业园领导小组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工作不能只落到农业农村局一家上,组长、“园长”一定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做到领导关注到位、力量调配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推进措施到位,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加强管理问题。建好产业园,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服务机构。国家层面,农财两部联合成立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省级层面,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产业园的组织申报、材料审核、日常管理、督促检查等工作,不少省份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配备了人员力量。市级层面,主要负责市级产业园的规划、创建工作,推动所在地各级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县级层面,除“组长制”、“园长制”外,要求国家级产业园组建具有专门编制或专职人员的管理委员会,承担产业园建设管理具体工作,推进产业园长效建设。鼓励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投资开发运营机构,通过市场机制推进产业园建设。
(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四级体系”中的建设重点是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要努力把二者打造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头羊。各地要因地制宜,多出实招,着力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加工,外引内培经营主体就近开展初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着力畅通供应链,在县域内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批发市场,积极发展 “互联网+营销”。着力增值价值链,挖掘乡村资源,发展休闲观光、餐饮民宿、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园区功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时对融合发展的要求是,主导产业实现“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已形成生产、加工、物流、休闲等全产业链推进格局。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
(四)产业园合理规划布局问题。要做好产业布局,主导产业的选择要聚焦粮棉油糖、畜牧水产等重要农产品和现代种业,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果菜茶等优势特色产业,还要做到与国家有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基本一致。要做好区域布局,综合考虑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区位、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等各种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产业园,确保与产业优势相匹配,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要做好功能布局。根据产业发展规模,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休闲、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五)产业园要素集聚问题。产业园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现代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促进要素集聚,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导资金、人才、科技、土地等要素集约配置,激活发展新动能。国家产业园认定条件中提到,设施装备条件先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成效明显,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60%,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超过60%,对要素方面设置了一些数量指标。一些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针对吸引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专门出台了人才、土地等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六)产业园农民增收问题。产业园建设归根到底是要把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尽量留给农民,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创建中要探索契约型、分红型、股份型、奖补资金折股量化等方式,让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产入股,形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国家级产业园必须带动农民作用显著,入园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增收就业空间明显拓展。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比重超过60%,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七)产业园政策创新问题。产业园要通过创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招商服务平台,开展“全程式”“一站式”服务,推动降低要素成本和制度性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入园投资兴业。加强用地支持,鼓励各地将产业园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指标优先保障产业园需求。鼓励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资本投入产业园重大项目建设,运用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方式为企业融资增信。对国家级产业园,财政投入与产业园总产值比值达到10%,金融社会资本与财政投入比值达到5:1。产业园对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
(八)财政奖补政策使用问题。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要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创新方式的原则,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安排。原则上不得直接用于企业生产设施投资补助,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建设,不得用于一般性支出。对于已有资金渠道支持的建设内容,原则上不再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鼓励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补助、设立基金等方式发挥资金乘数效应。申请认定时,中央资金使用进度超过90%。各国家级产业园在创建中,要对照这些认定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补上短板。
责任编辑:王丹
原文链接:http://nync.ly.gov.cn/news.php?newsid=1496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