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知识进乡村 技术富乡亲

时间:2021-07-15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老河口市仙人渡马家岗千亩现代渔业产业园里水清鱼肥,这里的农民正致力于推动渔业产业升级;光化街道西关村正借助非遗文化赓续乡村记忆;直播间内,农民主播熟练地推销着家乡特产……

    当前,在老河口市广袤的田野上,有7000余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或专注于生产经营,或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这批高素质农民各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人才如何引得来、留得住?怎样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共同富?老河口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通过柔性引进、交流合作等形式,引进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和专家;通过行业专家和乡土人才结对,提升产业层级和人才的能力水平;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推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等举措,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深入农村,服务基层一线。

    产才融合 引入“智多星”

    6月21日,夏至这天,在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小陈营村特色种植基地,200多名村民正在田间忙着采摘金银花。

    叶联彪是该市几年前从北京好运路路通网络有限公司引进的经营人才,如今,他经营中药种植基地面积超过1万亩。眼下,基地里的金银花进入盛花期,工人们要全力以赴,才能保证高品质的金银花及时采摘下来。

    叶联彪告诉记者,回乡后,他依靠当地优惠的人才政策,依托国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产业发展规划,注册了湖北思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亩产800至1000斤金银花鲜花,烘干后有150斤至200斤。”叶联彪说,烘干后,可以进入药企和凉茶厂家。目前,他的产品主要销往山东和安徽。

    近两年来,该市围绕发展畜禽、水产、果蔬、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多渠道、多领域引入产业发展“智多星”,使该市的产业层级和乡土人才结构全面提升。

    目前,该市通过引入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农业产业合作项目6个;通过行业专家和乡土人才结对,市场主体和产业能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314个。同时,该市与华中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大集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协作,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养技术,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能人回乡 助力“新业态”

    今年以来,随着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的逐步推进,光化街道徐家滩村“静好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已成为游客的旅游打卡地。

    王啸飞是“静好多肉”植物种植基地负责人,今年29岁,两年前,在该市举行的“返乡人士看家乡”活动中,他了解到徐家滩村正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毅然返乡,在村里建设了一个32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

    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老河口市,能人回乡创业已成为常态。近两年来,老河口市多措并举,建立回乡创业能人乡贤队伍,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发展,呈现出一大批城乡融合新业态。

    据了解,为吸引能人返乡,老河口市组建返乡创业导师和服务团,组织“返乡人士看家乡”考察,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百企兴百村”活动,为返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对一服务。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回各类在外人才1000多人。同时,加强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创建星创天地2家,助康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获批省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该市每年拿出18万元,举办双创大赛、技能大赛、电商人才评选等,助推人才成长。

    立体打造 培育“生力军”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产品是……”6月20日午后,徐玲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直播。

    徐玲是李楼镇方营村人,是当地有名的“带货网红”。2020年,她成立的“襄村金玲”农村宝妈带货团队,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各地农特产品,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直播销售团队销售额达2000万元。去年,她在该市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直播销售师。

    通过乡土人才评选、实用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帮带等途径,该市选拔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打造人才实训基地。该市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广校教学,聘请科技特派员等专业人才现场指导,根据乡村需求,开展订单式、集约式培训,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实施“精准滴灌”培训。

    开展人才培带工程。今年来,该市先后组织开展5场产业园区招聘会和43场现场招聘会,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推行订单式培养培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985人,带动655人就业。

    开展基层专才一线行。该市组织科协“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名师工作室老师、老中医工作室医师、创业导师、电商人才等各类专家人才,开展100多场次对接技术服务,切实解决乡村人才匮乏、技术缺乏等难题。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zt/sxgc/202106/t20210628_2509990.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