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坪村的“大田”效应 ——津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打开新局面
告别“望天收” 农田建设激活新希望
金坪村位于朱家桥水库下游,村里的农田本不缺水,但是缺的是灌溉渠道。“雨下多了庄稼会淹死,不下雨会干死,天天望着老天爷吃饭。”15组村民王柏海说出了多年来的困扰。“看得见水却用不着。”这成了全村人的一块“心病”。
金坪村总面积14.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5448亩,水田4710亩,共有28个村民小组,650户、3240人。村里以微丘陵梯田为主,条田布局零乱、高低起伏,田埂蜿蜒曲折、占地较多,田间灌排设施及耕作道路布置不完善,仅适合小型农机具作业,难以实现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村集体经济也一直上不去。
2018年上半年,该村申请到了农开和水利项目,施工方率先在15组修了400米灌溉渠道,惠及到25户,王柏海就是其中一户,“渠道修好后,管道牵到我家10亩地里,一扭开水龙头就是白花花的水,我太兴奋了。”回忆起当初的场景,王柏海嘴里仍嚼得出“甜味”。
当年,15组的村民粮食产值就有了大大提高,上访少了,满意度上来了,这更坚定了邹炳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信心。
2020年年初,津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平整试点选址,在白衣镇党委政府的申请下,金坪村被列为备选之一。
“刚开始,我们对金坪村的农田建设项目没有抱太大希望,农民把土地视为命根子,要拿出近千亩的土地来平整,这对支村两委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津市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田勇说道。
邹炳立即召开支村两委会议,统一大家的思想,然后分头给村民们讲道理。“我们开始一户户上门做工作,确实遇到了不少阻力,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老人,他们各自守着自己的几亩地,能自给自足就行。”
“机遇如果没有抓住,村里的发展又会耽误很多年。”邹炳想到了一个办法,先从离水库最远、最渴望用水的农户那里做工作。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些农户开始响应,示范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了。
渐渐地,大家理解了支村两委的苦心,从不接受到主动申请。邹炳说,通过这件事,干群之间又多了一份了解,关系更近了。在多方努力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金坪村,这对金坪村的百姓来说,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挖”出聚宝盆 土地升值农民增收
2020年10月24日,项目正式开始施工,施工方赶在2021年春耕前完成了主体工程,不误田间一季春。
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宗灼告诉记者,常德市各区县(市)每年都会实施农田建设项目,对田地进行平整,对道路、排灌等设施进行配套。“但是金坪村的农田建设项目有其独特的地方,尤其是对常德市丘岗片区的农田提质改造有示范引导意义。”
独特之处在哪里?针对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津市市整合农田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大幅增加了每亩田的建设费用,提高了农田建设的标准。行走在金坪村的田间地头,陪同采访的农业部门负责人现场指点,说出了其中的门道——
小田变大田,面积在增加。金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朱亮桥水库下游,呈东西向延伸。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乡道101南北向从中间贯穿项目区,现有硬化村组道路连接乡道与平整区耕地延伸方向平行,平整区内基本无成型的机耕路。平整前地块零乱,各丘块长短边方向不一,面积大小参差不齐,大丘块有3亩,小丘块约0.5亩,田埂蜿蜒曲折,部分丘块内存在小于45度锐角导致机械无法操作。平整区总面积941亩,现状分为496个小丘块,平均1.90亩/丘,主要种植水稻;平整后分为162个格田,平均5.81亩/丘。“平整后,很多丘块与丘块之间的田埂去除了,一些边角部分也得到利用,经过初步测算,这个项目所在地的耕地面积增加了20亩左右。”田勇告诉记者。
设施均配套,适宜机械化。提升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适度规模经营能力,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是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金坪村的农田建设项目平整后以水平条田为主,重新布置条田、灌溉管道、排水渠、机耕路。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确定条田长边为东西向,顺泄洪沟方向;短边为南北向,与泄洪河大致垂直。条田布局前充分考虑区内可以利用的沟渠、道路和堰塘,以“利旧配新”的原则配套机耕道、排水渠道等工程。沟渠布局考虑平整区外的北边冲垅排水,沟渠沿条田短边布置,灌排分家。与水利系统河湖连通项目整合,沿泄洪河环平整区北沿新修一条机耕干道,沿条田短边新修机耕道连接村级硬化道和机耕干道。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对平整区内较大的堰塘进行护岸,周围修漫步道和进行绿化。
据了解,该项目区平整前,区内耕地机械化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在55%左右,项目实施后道路和沟渠全部得到完善,机械化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可提升至100%。
邹炳说,等项目区完全竣工,他就开始着手抓全村的人居环境了,好的项目必须配上好的环境,把这里打造成全村、全镇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集约化经营,土地更值钱。今年年初,平整后的金坪村耕地已经收到多家种植企业和大户的流转意向,村集体择优进行集中流转,定下每亩承包价在350元以上,相比平整前100-150元/亩,每亩田每年的收益至少增加了200元。“仅仅靠流转土地,我们村今年就可增加20万元的收入,今后价格还会往上涨,我们的收入会更高!”谈到土地流转费用,邹炳喜形于色。
在此之前,由于农田分散细碎,田间基础设施缺乏,种植大户只挑选耕作条件较好、相对集中的农田进行承包,而回避偏远、不利于耕作的农田。由于基础设施差,村里一度存在农田无人耕作也无人流转导致的抛荒现象。平整后,耕作条件大为改善,村集体集中流转给企业或大户规模化种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在金坪村11组项目核心区,记者看到,堰塘旁农工们马不停蹄地做着工程收尾工作,水田里,刘保木、朱三秀等十来位农民种植一季稻。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不是给自己种田了,而是和城里的工人一样拿计件工资,一天有180元左右。“改造好了就是不一样,我们村的农田早就流转给老板了。”
大家口中的“老板”,就是津市金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田泽民。在这次土地平整后,他与村里签订了900多亩的流转合同,合同里规定,流转费一年一付,前3年的费用逐年增加,分别是每亩300元-400元-500元。今年春耕,合作社已经种下了600亩早稻。对未来的生产,田泽民信心十足,他说,这片近千亩的水田是名副其实的“高标准”了,水龙头安装到每一块田里,路面平坦,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产量会上去,效益也会上去。”
小田变大田 金坪村经验正在复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农田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压舱石“的作用。津市市整合农田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在金坪村开展的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于津市市来说,是试点,也是示范。
记者问道,金坪村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示范效应在哪里?
津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永才介绍,津市市多为丘陵梯田,条田布局零乱、高低起伏,田埂蜿蜒曲折,零碎化整理,将小田变大田,这是今后农田建设的发展趋势。
李永才说,金坪村农田建设项目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三点:在项目施工上,平整时尽量因形就势,减少不必要的大开挖和回填;在土地流转上,由村集体从农户中流转后再统一发包,利于长期合作经营;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上,有了部门来管理,有了资金做支撑,长效机制终于形成。“从以往的农田建设项目中看,有部分项目建成后,因为疏于维护与管理,一些设施受到损害或老化,直至失去功能,这是让人很痛心的一件事。在金坪村的项目中,津市市农业农村局和支村两委商量后决定,村集体将从土地流转费用增长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作管护费,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的后期管理与维护工作。”在金坪村,农田水利的设施才刚刚建起,村里就将设施维护与管理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安排专人负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在改变一方人。金坪村农田建设的路子走得实在和稳健,为津市市乃至常德市丘陵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蹚出了一条新路。一段时间以来,津市市不少乡镇纷纷组队前往金坪村,看现场,学经验,对这种农田改造与经营的模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李永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觉得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春天也到来了。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津市市农田建设的地图,地图标识的一处,是紧挨着金坪村的清化驿村,不成型的丘岗梯田合计也有上千亩。“我们正在着手编制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复制金坪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计划在清化驿村里摆开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战场。”
采访结束之际,李永才告诉记者:“津市市有33.2万亩耕地,其中接近20万亩耕地都可以做零碎化整理。”
由此可见,在常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这样的经验推广意义重大。
原文链接:https://nyncj.changde.gov.cn/zhdt/gzdt/cddt/content_847840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