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贺农发〔2021〕19号)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农药减量增效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1-07-16 来源:广西玉林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作者:佚名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推进2021年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全市农业绿色发展,现将《2021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请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细化形成具体实施细则并推进实施。并于5月15日前将具体实施细则、12月13日前将年度工作总结和相关统计表(包括盖章版)报送到市植保植检站,邮箱:gxhzszbz@163.net。

  

  贺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7日

  

  

  

  2021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药减量化要求,深入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等工作,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就做好2021年农药减量化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化,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二、目标任务

  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三大技术模式。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工作重点

  (一)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一是抓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坚持系统定点监测和面上大田普查相结合,坚持“每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灾害实时上报”制度,密切关注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控。创新病虫预报发布方式,聚焦提高情报到位率,探索微信公众号、网络等现代媒体发布病虫预报。二是强化项目设施设备管理应用。充分发挥国家植保工程已经建成的田间病虫观测点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观测场,推进设施设备标准化、监测调查规范化、信息管理电子化、人员培训制度化,不断提升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水平。

  (二)大力推广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

  1.强化绿色防控创新示范推广。一是建设集成创新示范样板。组织建设好1个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市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以生物防治、理化诱控为重点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模式)或作物全程绿色防控解决方案。二是推进集成创新与应用。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强农科教企协同攻关,进行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探索开展全程绿色防控示范,通过联合攻关和应用集成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或技术规程(标准)及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大力推进统防与绿防融合实施,扩大试点、示范规模。三是加强农企合作共建。各地应积极引导企业与合作组织、生产基地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技术与物资结合、市场与品牌对接、部门和基地联合的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联合体,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推动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化推广、规模化应用。

  2.加快病虫防控方式转变。因地制宜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专业化服务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等)作为服务对象,及时组织开展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重点培训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负责人、技术人员、青年农场主,通过培训,培养一批掌握和善用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提高主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技术推广模式创新,重视抗病虫品种、生态调控、健身栽培等基础性、关键性防控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推进重大病虫可持续治理。

  (三)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一是壮大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粮食主产区、园艺作物优势产区,重点扶持一批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因地制宜推广全程承包和应急防治技术服务。探索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信息平台,成立专业化防治服务专家指导组,创建推介一批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培育服务品牌,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二是推进高效药械替代。积极引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利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水稻重大病虫疫情防控补助、柑橘黄龙病防控等项目资金,支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加强农企合作,组织开展水稻、果园等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培训,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组织开展植保机械调查,准确掌握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和使用情况。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百强县”“统防统治百强县”创建活动,提高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因地制宜发展航空植保,积极稳健推广植保无人机及其配套技术,提升航化作业水平。

  (四)推进安全科学用药。一是统筹抓好“药、械、人”的协调统一。积极推进农药减量化行动,围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加快推进安全科学用药及植保机械更新换代工作,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二是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监测。组织开展主要病虫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监测、抗药性风险评估及治理等工作,为指导科学防控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三是组装集成、示范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开展新农药试验示范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示范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农药利用率。

  (五)切实增强农药使用过程监管。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做好农药使用过程安全引导工作。一是保障施药者安全。要求施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药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夏季在中午高温时作业,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二是保障环境安全。施药后,喷雾器中尚未喷完的残液,可喷施在另一块适用的作物上,或者将剩余药液加水10倍,稀释后喷施在喷过药液的田地中。严禁将农药倒入沟渠、堰塘及水库;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并交回经销商由专业机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避免污染生态环境。三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防止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四是加强农药药害补救措施的指导。一旦发现用药不当,立即用清水对田间作物反复喷洗,冲去残留在作物表面的药剂,减轻药害,同时采取补肥等其他措施挽回损失,并追查源头,防止农药药害的再发生。五是加强农药中毒救援措施的指导。施药人员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出汗流涎等中毒症状,要立即停止喷药,离开作业场所到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去,脱去受污染的衣服,并用清水洗净皮肤。若药液溅入眼睛,不要用手揉,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果中毒情况较严重,应拨打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小时中毒急救热线咨询防治方法,并及时到医院诊治。

  (六)加强农药管理工作。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以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为抓手,做好限制性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管措施,整顿净化农资市场,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假冒伪劣农药产品。严禁销售、使用46种国家禁用农药,严格使用在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20种农药,确保用药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农药减量化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化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周密的年度工作方案,确保植保机构、植保队伍的稳定。要落实人力、物力和各项措施,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不定期地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农药减量化工作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促进技术、服务和机制“三个创新”, 确保农药减量化既定目标顺利实现。

  (二)强化政策扶持。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积极实施国家植物保护工程、自治区补助市县等项目和落实中央转移支付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补贴政策。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资金渠道,保障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同时,有条件的县(区)要通过中央救灾资金项目、自治区市县补助项目实施,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绿色发展的目的。

  (三)强化宣传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农药减量化技术进万家宣传培训活动,组织举办好农民田间学校、农药减量控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等各类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和种植大户等新型主体的有关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掌握善用精准防治、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新型农民和青年农场主。

  (四)强化工作督导。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督导小组,分片包干,层层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专家、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原文链接:http://nyncj.gxhz.gov.cn/xxgk/zcwj/t8805334.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