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从阆中古城走向乡野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将这座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的古城镌刻在了历史文化长廊中。阆中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县级四大古城之一,以巴渝舞、川北灯戏、皮影、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到阆中的人会发现,这片土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了,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了,农旅融合程度也变高了,然而,更可喜的是,农村乡风文明焕然一新,基层党组织越来越强,治理体系越来越有效。究其缘由可能有很多,但有一条不容忽视:长期以来,阆中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担当着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龙头角色,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其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广袤的乡村进行价值输出。这是阆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只有阆中能够做到。
文化+善治
一个以“良善”为名的村子,或多或少有着辉煌的故事。然而,洪山镇良善垭村却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村、穷村。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92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1.85%,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
穷则思变,很多人开始外出务工,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凝聚力越来越弱。至于村民引以为豪的“良善文化”,倒成为了陈年往事。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入,阆中市确定将良善垭村规划建设成“近水橘庄·良善人家”。
“近水橘庄是产业发展,良善人家是文化重建。两者形成‘组合拳’后,才能碰撞出乡村旅游的火花。”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几乎与“近水橘庄”建设的同时,“良善人家”也启动了。良善垭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学介绍,几年来,良善垭村征集整理家规、家训,修缮良善祠、修复家谱,建设良善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开办农民夜校,举办道德讲堂,配套建设党群活动中心、图书室、卫生室、文化室和文化广场;组织开展评选“良善人家”“星级文明户”……一件件事情落实下来,村里的氛围有了很大的变化,“良善”成为了广泛的文化认同。
在此基础上,良善垭村启动了“治理计划”。良善垭村第一书记侯东说:“按照科学善治、村民自治、乡贤协治‘三步走’方针,逐步实现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依法治村,注重文明实践,提升科学治理水平,并规范设置了人民调解室,践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等方式实现“科学善治”;通过细化“五良五善”标准,开展典型评比,推行“良善积分”,强化“村民自治”;通过评选新乡贤,建立新乡贤议事会,开设新乡贤讲堂,充分发挥“乡贤协治”。目前,该村5名乡贤已经成为了推进宣传良善文化、助推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阆中古城有“乡贤祠”,曾供奉着“三谯”等著名的乡贤。现在,阆中通过在乡村大力凝聚“新乡贤”,通过举办乡贤文化进村社、进学校以及乡贤主讲道德讲堂等方式,涵育文明乡风,让这座古老的土地愈加闪耀着“善治”光芒。
文化+旅游
天宫镇五龙村位于阆中市西南部,距城区22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身处其间,枫叶、青草映衬下的乡间小道平坦整洁,绿茵、雾霭笼罩的群山若隐若现,沾满历史尘埃的民俗半遮半掩,空有美丽的风景“待字闺中”。挨着五龙村,就是著名的4A级风景区天宫院,不远处则是举世闻名的5A级景区阆中古城———然而,尽管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却仍在2014年戴上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背靠“富矿”,五龙村下决心从文化上做文章。
“五龙”得名于环绕村子四周的五座小山。这里自古就是古城阆中的“米袋子”,耕读文化一脉相传,成为了五龙村脱贫的“底气”。近年来,五龙村以农耕文化体验馆为载体,通过传统书房、古法榨油技艺、传统篾编技艺、传统青瓦技艺、传统女红技艺等体验环节,不仅将独特的“五龙文化”根植于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还为耕读文化的传承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农耕文化体验馆是一个有趣的旅游景点和热点,游客可以参与其中,近距离体验耕读文化的魅力。前段时间,一位来这里旅游的外国友人就留下了他的墨宝。”天宫镇相关负责人指着一张写着“我爱中国”的字画笑着说,“五龙村有‘国际范’了!”
五龙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更新的业态也逐步进入。例如,引进企业建设的素清、云珍民宿等森林民宿,因在改建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民居的最初面貌而备受游客青睐。据介绍,目前该村旅游人次已突破60万,明年将力争突破100万人次。52岁的陈晓华看着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也报名参加了相关培训,如今已是云珍民宿的“老员工”了。“如今环境越来越整洁,生活也越来越有意义,好日子还在后头!”陈晓华说。
2019年7月,五龙村被列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不出意外,未来的“好日子”会超出陈晓华的心理预期。
文化+乡风
在良善垭村,村民们捡起了多年的习俗“荡秋千”。
“荡秋千”的道具,却是村民们自发搭建起来的。秋千高4米、宽4米,由17根碗口粗的柏树木架起,其中6根柏树木把秋千固定在地面上,一根麻绳紧紧拴在卷曲的柏树木上,再添置一块木板。“我们村柏树多,每年除夕前,村里就有年轻人拿柏树做成秋千供大家娱乐。在荡秋千的同时,大家一起聊天、过节”,良善垭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学说,“荡秋千是每年春节期间,村民自发举办的趣味运动,已有很多年历史。”
不过,以前村子里并不是人人都热衷于这项运动。很长一段时间,打牌成了年轻人的主要娱乐。2017年开始,村里下意识地把“秋千”设置在通往场镇的必经之路,方便村民参与。这样一来参与的人很多,“都搞成运动会了!”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阆中市尝试发掘乡土文化、制定村规民约、开展乡村文明大讲堂、各类文明评比等活动,培育形成“依规明理、自立自强、创先争优”的文明新风,大力宣传孝道、诚信、勤劳、节俭、卫生等优秀传统美德。同时,又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化惠民活动等方式,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新风搬上乡村舞台、搬进农民夜校、搬到田间地角……内有文化引领,外有治理延伸,内外兼修,共同启动乡风文明的终极密码。
年底将至,作为“春节文化发源地”的阆中,既要迎接数十万返乡归来的游子,也要迎接数百万来阆中体验“资格春节”的游客———就文化的功能而言,阆中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种准备,不仅是阆中古城,还有广袤的乡野。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chong.gov.cn/Item/2204.aspx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