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技中心: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也叫“黄疸”,是远距离随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发生广、发展快、危害重的特点,对小麦可造成毁灭性灾害,一般减产20-30%,流行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一、发病症状
条锈病在小麦叶片、茎秆及穗部的颖壳、麦芒等部位都可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形成很多鲜黄色小长条形病斑,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虚线状,像缝纫机轧线,病斑上的黄粉易脱落,易粘附在身体和衣服上,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干枯死亡。
二、流行条件
条锈病在小麦秋苗期、返青至穗期发病,以菌丝或黄色夏孢子在小麦叶片内越冬,春季旬均温上升2-3℃,越冬菌丝开始产生黄色夏孢子,进行下一代侵染,侵入最适温度7-13℃,发展最适温度13-16℃,4-6天繁殖一代。每繁殖一代,病情可扩大几百倍。春季降雨多,万分之一的病叶就可能引起大流行,一次大流行可引起数几百公里的小麦突然全面发病,造成严重产量损失。
三、防治方法
条锈病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防治,要治早治小,控前保后。要 “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一旦发现发病,要及时打药控制,而且要连同周边小麦田进行统一防治,重发田块可间隔5-7天再喷一次。防治可每亩选用20%三唑酮乳油60~8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43%戊唑醇悬浮剂15-20克、或25%丙环唑乳油25~30毫升、或5%己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克喷施。注意配药要二次稀释,喷雾要均匀细致,植保无人机亩喷药液量要大于1升。
小麦抽穗期,可结合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其它病虫一并防治,采用上述杀菌剂与吡虫啉、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以及芸苔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混合喷雾的“一喷三防”技术,达到一次喷药同时治虫、防病、防早衰、防干热风的效果。
原文链接:http://nyncj.weinan.gov.cn/view/26935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