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知农技

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时间:2021-07-17 来源: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为了做好水稻田杂草防除工作,服务水稻绿色生产,确保粮食稳产保供,各地应高度重视水稻田杂草防控工作,加强组织宣传发动,全面推广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减轻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损失。

  一、大力推广绿色控草技术

  根据水稻栽培方式与杂草种类,推广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除草效果,减少稻田农药用量。

  1.推广生态控草技术

  通过优化作物布局、调整种植方式、培育健苗壮苗等措施,发挥生态控草作用,降低稻田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

  清除前茬杂草。腾茬早的田,在水稻播栽前诱发杂草发生的基础上采用机械灭草或药剂除草;适时开展清除田埂、路边杂草,阻止蔓延到田间危害;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断源、截流、竭库”措施减少田间杂草种子数量。

  开展种子精选。精选稻种,避免水稻种子内混杂杂草种子。推广使用商品种子,减少农户自留种的比例;指导农户做好自留种的筛选工作,汰除自留种子内混杂的杂草种子,减少杂草种源。

  实施轮作换茬。对上年草害严重的水稻田实施轮作换茬以及休耕,在旱直播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杂草稻等杂草发生严重,要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实施轮作换茬或改变种植方式,减轻杂草发生基数,压缩重草田面积。

  培育壮苗健苗。提高整地质量、合理运筹施肥等,促进水稻壮苗早发,增强抗逆性;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中耕除草等技术,培育壮苗健苗,营造“苗欺草”的良好农田生态。

  2.推广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技术

  在对稻田杂草防除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针对水稻种植方式,集成并推广的相应的化学除草技术。

  机插秧稻田。在上水整地平田时,用丙草胺+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兑水均匀喷施,自然落干后栽插,或在栽插后3-5天,用丙草胺、异隆·丙·氯吡等药剂,拌细湿土均匀撒施封闭;水稻移栽后20天左右,根据田间草情选择茎叶处理药剂,防禾本科杂草可选用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等,防阔叶类杂草可选用灭草松、2甲4氯等茎叶喷雾。

  旱直播稻田。在播种并窨水落干后,使用异隆·丙·氯吡、丁·恶或二甲戊灵+苄嘧磺隆等,兑水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播种20天左右,根据田间草情,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或二氯喹啉酸等,防阔叶类杂草可选用灭草松、2甲4氯等茎叶喷雾处理。

  水直播稻田。在催芽稻种播后4-5天,用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兑水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水稻播种后20天左右,防禾本科杂草可选用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等,防阔叶类杂草可选用灭草松、2甲4氯、苄嘧磺隆等茎叶喷雾处理。

  人工移栽大田。在水稻栽后5-7天,用乙·苄、异丙·苄、丁·苄、苯噻·苄等,拌潮细土或拌肥料保水撒施,药后保水3-5天。水稻移栽后25天左右,根据田间草情选择茎叶处理药剂,防禾本科杂草可选用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等,防阔叶类杂草可选用灭草松、2甲4氯等茎叶喷雾处理。

  二、确保各项控草措施到位

  为大力推广水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保障水稻绿色高效优质生产,各地要精心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强化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短信、微信等媒体多渠道宣传稻田除草的重要性和稻田除草关键技术,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发放明白纸等技术资料,贯彻稻田杂草综合防除理念,动员广大农民和种田大户科学除草,特别是抓好土壤封闭处理。

  强化服务指导。各地要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农药经营门店、深入田间地头,培训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农药经营人员和广大农户,提高技术到位率。针对稻田不同草相和除草剂特点,指导农民掌握新型除草剂使用技术和注意事项,适期施药,严防药害。结合“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加强除草剂安全使用指导。

  强化示范引领。各地要建立稻田草害综合防除示范区,展示农业措施的生态控草效果,示范化学除草新产品、新技术,组织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农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和农民现场观摩,提高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覆盖率和新技术推广积极性。(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nykj/202106/FNVC2LNAW4B479SS1U1UFLYOVGTUAK20.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