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中国国家对话会报告
根据联合国方面关于召开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国家对话会的建议,中国于2021年4月2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对话研讨会,邀请各利益相关方共商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大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话会主要关注点
本次对话会围绕“推动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主题,邀请粮食系统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对话,从不同层面审视粮食系统,共同探讨未来中国粮食系统变革方向、目标、措施、路径等,为制定和形成中国2030年可持续粮食系统的国家路线图提供重要的依据。
会议共设5项议题,分别是中国粮食系统转型与政策支持、粮食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粮食减损与冲击应对、城乡居民的粮食安全与公平生计,以及可持续的食物消费。
会议总结了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消除绝对贫困、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国际贡献,讨论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粮食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主要包括:(1)中国粮食系统转型方向,以及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2)不同主体如何参与和推动粮食系统转型,政府应在粮食系统转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3)如何保障全民都能获取能量充足、营养多元的食物;(4)如何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5)如何提升农户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6)如何发挥科技在推动粮食系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参会人员
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和媒体的10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具体情况如下:
1.国际组织代表:11名
来自:联合国、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农机化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2.国家部委代表:29名
来自:农业农村部、外交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
3.研究机构代表:40名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物营养所、中国农大、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
4. 基金会、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11名
来自:盖茨基金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先正达北京创新中心、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美团优选发展合作中心。
5.基层代表:4名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政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6.媒体代表:12名
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农民日报等。
三、会议讨论成果
对话会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丰衣足食,端稳了手中饭碗,为缓解世界粮食供需矛盾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1%的人口。粮食生产屡上新台阶,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绿色兴农成为主旋律。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已经开始了粮食与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气候变化影响以及食物供给压力等现实挑战,中国坚持任何时候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毫不放松推进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导向的农业政策和制度体系;完善基础创新、转化创业一体化科研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农业开放合作,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全球粮农治理改革。
本次对话会邀请了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特使艾格尼斯·卡里巴塔、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国别主任玛哈·艾哈迈德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马泰奥参会。卡里巴塔高度称赞中国建设性参与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希望中国继续分享见解和经验,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有韧性和可持续的粮食系统,开创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玛哈·艾哈迈德表示,中国有很多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榜样,近年来中国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一直致力于粮食产后减损和减少浪费的行动,努力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和实践,帮助这些国家在2030年之前实现零饥饿,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愿意和中国一起探索创新合作方式,无论是粮食储存还是生产,支持中国实施粮食安全相关政策。
1.议题一:中国粮食系统转型与政策支持
该议题重点讨论中国粮食安全的新特征与政策支持新方向以及促进中国粮食系统转型的改革与政策两方面内容。
会议提出中国的粮食安全有三个新特征:(1)消费的新要求。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解决,但是消费向着更高的要求发展,现在主要的挑战和重点是满足食品的消费偏好。(2)生产的新挑战。中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的问题。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是应对挑战的关键。(3)未来的政策应聚焦到提高生产能力方面,一是加强土地改良,建立高标准农田、加强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建设,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从品种、设施到机械化、数字农业技术、保鲜和储藏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都非常重要。
中国粮食系统的转型特征是在保障口粮安全的情况下向高价值和可持续农业和劳动力非农就业转变。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改革、农业投入,这四个因素是中国的粮食系统的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政策取向应包括:(1)制度创新。成立新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政策和投资,推进土地等制度改革发展有效农民合作社等。(2)政策创新。夯实与创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市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粮食系统等。(3)投资创新。创新“藏粮于地”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等。
从全球粮食系统的视角来看,因为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和疫情冲击等问题,全球的粮食系统是十分脆弱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多边合作、南南合作,这样才能共同应对全球粮食系统的调整,共同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的、有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
2.议题二:粮食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议题二聚焦粮食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讨可持续绿色农业发展建议。
参会代表认为,中国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了很多举措并获得了实在的成效。目前,农业资源用养结合协调发展、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修复、绿色生产体系不断健全。同时,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科技创新也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废弃物利用已经成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
代表们建议,未来中国应加强资源保育与利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
另外,参会代表还认为,目前全球面临三大危机:一是气候危机,二是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危机,三是污染和废物,这三个危机互相关联。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跟这三大危机都紧密相关,应对这三大危机,不仅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还需要加强技术监管。
3. 议题三:粮食减损与冲击应对
议题三聚焦粮食减损与冲击应对,研讨有效防范和应对粮食危机重要途径。
参会代表认为,中国所采取的粮食产后减损举措,是由庞大的政策系统和支持系统来实现的,一是从政府的角度,对粮食产后损失调查评估投入了大量研究资源,中国关于粮食产后损失的研究与FAO以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同步,二是在产后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方面,各类粮食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在“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战略下对于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以及研发推广应用中的人才培养做了大量工作。此外,在产后减损方面还建立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这是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下的一个具体载体,中心由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承担相关投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国建立了4千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仅仅在粮食仓储和干燥领域就已减少4个百分点。此外,为推动全球粮食减损经验分享,促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习近平主席还提出“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重要倡议。
参会代表还从技术、经济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成因,认为要实现粮食的减损,需要从四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为什么减损,二是谁想减损,三是谁能减损,四是谁去实施减损。当前,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气象灾害及其灾损的时空格局已发生变化,因时因地因势利导地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可确保农业稳产增效。目前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应加强在灾害预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此外,参会代表还指出,整个粮食供应链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减损问题,有的属于浪费,有的属于不可避免的损失。为减少损失,国家要加快相关立法、提升技术设备和设施、加强舆论宣传来减低粮食损失。现在,电商已经成为改善粮食减损的有效途径,未来要促进电商发展,从田头开始把农产品标准化起来,大大降低粮食损耗,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户的收入。
关于在提升粮食供应链应对冲击能力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参会代表认为,一是技术的改良,通过供应链避免损失;二是落实到行为,通过法治、国家加快相关立法,增强强制性,提高舆论引导力;三是储备和物流,储备到底多长时间,是国际比较重视的问题。总的说,应通过供应链降低损耗,杜绝浪费,以提高供应能力,更好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保障消费者健康。
4. 议题四:城乡居民的粮食安全与公平生计
议题四为城乡居民的粮食安全与公平生计。该议题重点讨论粮食系统中人的生计和发展问题。
中国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全球的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0,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而且改变了农村的基础治理方式。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坚强的政治领导、持续进行反贫困行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具体经验包括:一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二是始终贯彻精准扶贫的理念,三是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
粮食系统转型的过程中兼顾公平生计,需要掌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听取那些在粮食系统中从事各项工作的人员和专家的声音才能让粮食系统可持续发展。二是基于以人为本原则,给从事于粮食系统的相关人员进行赋能,才能打造具有韧性的粮食系统。尤其是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粮食系统转型和变革使小农户获益,全球范围内5亿的小农户生产了全球75%的食物,小农户需要在粮食系统的转型中获益。具体做法包括发展农民的各个组织,帮助他们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利用好电商平台,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机会,同时带动女性与农村青年人就业。此外,还需要确保公平的投资,通过投资来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过投资进一步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户们接入市场。
5. 议题五:可持续的食物消费
议题五为可持续的食物消费,该议题重点讨论粮食系统转型中的可持续食物消费问题。
中国需要建立营养导向型消费社会。而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一是食物生产供给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二是生产加工技术体系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三是国民饮食健康理念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
为了推进可持续食物消费,需要转型膳食结构,改善膳食方式,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理念把握上,内涵上要丰富,除了可持续的生产消费,还需要包括营养和健康两个因素;二是在顶层设计上,在制度上如何把营养健康统一起来;制定营养方面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时,把环境碳中和目标放进去;政府应改革相关制度以应对粮食系统复杂性,发展更有效、绿色、包容和可持续的粮食系统的治理能力;三是重点抓牢科技创新,并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大力加强营养导向型生产技术创新和农产品营养标准建设;大力提倡适度加工、精准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减损增效;四是着力营养教育和知识普及,大力推进食物营养与健康知识普及和居民食物消费引导;加强回收利用的意识,让所有消费的副产物能够进入良好的循环。
四、下一步打算
本次对话会参会各方从国际视野、中国经验等维度交流了思想,分享了经验,达成了共识。下一步,中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办好峰会,并会同各方扎实做好峰会相关工作,重视发展中国粮食与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积极推动完善全球粮农治理。
(1)强化重农抓粮的根本要求。
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农业农村纵深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轨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变革,巩固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保障水平,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包括低碳、绿色发展的水平,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抓。全面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构建好保障机制,应对粮食系统转型过程中的挑战,提升生产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适应多样需求,创造多样性供给,完善从产业链到供应链再到价值链的塑造,推动建立可持续的、健康、有韧性的粮食和农业系统,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将立足国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的粮食问题,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的健康发展。
(2)转变粮食和农业发展方式。
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同问题,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升级,同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于粮食系统转型与政策支持:满足新时期针对消费者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消费新要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把保障农民收益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
关于粮食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资源用养结合,不断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不断健全绿色生产体系,坚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关于粮食减损与冲击应对:选育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推广新型栽培模式,完善农业保障政策,加强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科学应对各种类型的灾害,提升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能力。
关于城乡居民的粮食安全与公平生计:需要坚持和放大中国脱贫攻坚的有益经验,用好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贯彻精准帮扶理念,调动脆弱人群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关于可持续的食物消费,针对中国食物浪费特点,推进食物营养与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居民消费引导,健全食物营养制度体系,推进可持续食物消费。
(3)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
中国将继续建设性参与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全力做好中国粮食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报告编制工作,同国际社会分享粮农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中国将积极同各方一道,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呼吁各方以务实行动携手开创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新局面。共同提升全球粮食系统的包容性和韧性,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投入,在确保粮食供给能力持续增长的同时聚焦重点地域和人群。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减少贸易限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共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推动全球粮食减损,加快制度变革、技术进步和宣传教育,有效降低各环节的粮食损失与浪费。中方还将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欢迎二十国集团成员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gjjl/202107/t20210715_6371981.htm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