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七届政协五次会议第2021009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时间:2021-08-04 来源: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B〕

  〔主动公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七届政协五次

  会议第2021009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发展改革局:

   现就庄超平委员提出的《关于整合产业资源促进全市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改善南北发展不平衡现状的提案》(第2021009号),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始终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产业园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含清远市红茶优势产区产业园),创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实现县域产业园全覆盖,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8亿元。其中,2021年创建成功的清城区清远麻鸡国家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我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种业产业园;2020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英德市红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于2021年4月通过农业农村部中期考核。截至目前,2018年创建的4个产业园和2019年创建的5个省级产业园已建设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2020年创建的3个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通过产业园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市一产扩面提质,二产精深加工和物流,三产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重构和升级了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开发,辐射带动了59个乡镇,10万户农户增收致富。红茶优势区产业园实施主体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2000万美元的英德红茶外贸大单。目前,产业园内已开发新产品106个,应用新技术80项,新增企业品牌115个,产品销售额超110亿,吸引返乡创业1591人,吸纳农民就业超10万人,落实核心区建设用地1163亩。

   二、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一是引导种养生产向加工流通领域延伸。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规避市场风险,由原来单一的种养业逐步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目前我市茶叶、有机稻米、竹笋、东陂腊味、菜干、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产品已初步形成加工产业链,产销一体化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市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开展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扶持中小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田头仓储冷库,购置烘干、分拣、包装机等农产品初加工设备,对农产品加工业“补短板、强弱项”。二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全产业链运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上下游延伸,逐步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物流营销、电商平台等业态,推动全产业链建设,实现融合发展。三是扶持重点项目发展农产品加工。通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环节的倾斜扶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清远鸡为主要产业的“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自2018年以来,我市共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获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超1.5亿元,支持茶叶、东陂腊味、丝苗米、桂花鱼、麻竹笋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延伸加工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旅深度融合,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农业公园、乡村民宿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并将乡村旅游点串珠成线,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是我市已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2个、示范点29个,省级农业公园3个、市级农业公园17个。二是我市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现已累计创建“五级梯度”美丽乡村7775个,并正在打造2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农业资源、传统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三是我市积极盘活资源推动乡村民宿发展,初步探索出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先后举办了清远市乡村旅游(民宿)招商推介会、清远市乡村旅游“民宿”行等活动,推动乡村民宿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把乡村民宿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1日


原文链接:http://www.gdqy.gov.cn/channel/snyncj/snzc/content/post_1417448.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