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大学生,在黑土地上绽放青春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说起哪个村的玉米种得好,四棵树乡三棵树村二组的村民很有底气。自从这里建了个“科技小院”,从北京来的一批批农业大学学生吃住在这里,既搞科研,还教他们种地,村里玉米的产量越来越高,化肥使用量却越来越少。 走进这个面积不大的“科技小院”,负责人沙野和师弟师妹正在院里忙碌,有的观察幼苗长势,有的在地上分拣试验用玉米秸秆。沙野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对于学农业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更坚定了扎根泥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想信念。” 沙野是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来到这片黑土地已经是第四个年头。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小院成立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已有60多名研究生扎根在此,短则一年,长则五六年。 时值8月,正是东北玉米吐丝、授粉的关键期,沙野和师弟师妹也在争分夺秒进行试验。这帮“90后”学生经常顶着烈日钻进玉米地,记录秸秆生长、观察根系长短,一忙就是一天。晚上回到小院,还要对从田里带回来的样本进行分析。 “从4月备春耕,到10月秋收,我们陪着玉米一起成长。”柯丽华说。读硕士二年级的柯丽华是江西赣州人,两年的“扎根”让她逐渐适应了东北的气候。除了和同学每天“泡”在玉米地里观察,还要自己买菜做饭。“在黑土地上搞科研,比学校生活艰苦多了,但锻炼和收获也更大。”柯丽华说。 起初,不少村民对这群大学生并不信任,不相信少用化肥还能不减产,还笑话他们“把玉米根洗那么干净,有啥用”。通过科学分析土壤营养信息,他们帮村民制定化肥减量方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到了秋天收获时,地里的化肥使用量减少20%,玉米产量却没降低。一来二去,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村民,对这群大学生的态度也在一天天转变。 如今,“科技小院”和当地很多合作社、种粮大户建立联系,帮助农民解决难题,围绕黑土地保护推广新技术。“这些学生帮忙给合作社的拖拉机安装卫星定位系统,还帮种粮大户调配新型肥料和菌剂,指导我们如何在保护中科学利用黑土地,效果非常好。”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伟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黑土地、保护黑土地的信心,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沙野说。 沙野扎根梨树的这几年,参与研究和试验的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解决了保护性耕作秸秆处理等多个难题,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今,他们参与试验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覆盖梨树县80%的耕地。 这群青春飞扬的大学生,从没见过玉米地到攻关玉米科研难题,从不被农民信任到与农民打成一片,他们在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中绽放青春。“科技小院”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让这群青年感到欣喜的是,为了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等一系列文件。 黑土地保护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科研工作者扎根乡村一线不断试验、推广好的技术,也需要更多青年大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18年底,沙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越是环境艰苦越要起带头作用,为保护黑土地继续发光发热。 (新华社长春8月4日电) http://szb.cbsrb.com/pc/layout/202108/06/node_04.html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08/t20210809_8173176.html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