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监督

我国粮食年进口过亿吨将是长期课题

时间:2021-08-24 来源:南阳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7月我国粮食进口量9917.5万吨,去年同期进口7230.2万吨,同比增长37.2%。其中大豆进口量占到粮食进口总量的58%,玉米进口量占到进口总量的18.3%,口粮(小麦和稻米)进口量占到进口总量的9.2%。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确保粮食适度进口稳定与安全将是长期重要的课题。

  7月我国除大米以外的粮食品种进口量均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玉米进口量同比增长213.7%。分品种具体来看:

  7月进口小麦88万吨,同比减少5.2%;1-7月累计进口625万吨,同比增长45.9%。

  7月进口玉米286万吨,同比增长213.7%;1-7月累计进口量为1816万吨,同比增长297.5%。

  7月进口稻米29万吨,同比增长99.6%;1-7月累计进口284万吨,同比增长105.5%。7月出口稻米21万吨,同比减少1.7%;1-7月累计出口151万吨,同比减少3.2%。

  7月进口大麦77万吨,同比增长87.1%;1-7月累计进口642万吨,同比增长124.8%。

  7月进口高粱111万吨,同比增长114.2%;1-7月累计进口590万吨,同比增长157%。

  7月进口大豆867.4万吨,低于6月进口量1072万吨。1-7月我国进口大豆5762.7万吨,同比增加4.5%。

  7月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82.6万吨,1-7月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661.9万吨。

  确保粮食适度进口稳定与安全

  近年来,作为口粮品种的稻谷小麦产需有余,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进口主要用于品种和结构调剂,但玉米和大豆供需缺口逐渐扩大。

  2017年以来,我国玉米的平均自给率为95%,2020年缺口为0.22亿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为5.78%;我国大豆的自给率仅为15%左右,产需缺口由2018年的8603.3万吨,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的9990万吨,随着饲料、工业用粮等加工需求的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超过1.4亿吨,其中大豆进口超过了1亿吨,玉米和大豆进口占比达78.27%,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135.7%和13.3%,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点。

  正常贸易条件下,我国30%—40%的大豆进口、15%的玉米进口均来自美国,60%左右的大豆进口来自巴西,进口来源国的高度集中更加剧了“受制于人”的风险。

  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高度依赖海洋运输,受制于马六甲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咽喉要道,粮食进口面临较高“卡脖子”的风险。

  此外,随着国内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玉米和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上升,对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全球粮食贸易总量有限,粮食供给潜力存在差异。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四年来全球玉米库存持续降低。由2017/18年度的3.4亿吨下降到2020—2021年度的2.85亿吨;库存消费比由31.22%下降到25.12%。近两年来全球大豆库存大幅降低。由2018/19年度的1.15亿吨下降到2020/21年度的0.96亿吨;库存消费比由33.02%下降到22.55%。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粮食展望》中指出,当前国际粮食价格仍处高位,今后一年内全球粮食贸易仍活跃。从短期看,粮食价格高企使得我国粮食进口的成本大幅攀升;而从长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资本投机炒作和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影响,世界玉米和大豆价格可能会延续上涨趋势,并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这些方面将对国际粮食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对我国粮食供应的自主可控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优势,完善安全可控的国内粮食全产业链供应体系。同时积极推动粮食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粮食适度进口的保障作用,增强对全球粮食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要保障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与安全。

  文章来源:海关总署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jcyj/448806.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