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资讯

通化县光华镇同心村:“人参果”映笑脸

时间:2021-09-02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8月11日,在通化县光华镇同心村9队海南坡,50岁的李宪伟正在参棚里精心侍弄自己的“棒槌”宝贝。

  李宪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在2015年,眼瞅着周围的村民发展人参种植富了起来,不甘人后的他便在光华镇承包了70亩地参场,开始种植人参和西洋参。

  “刚开始选地、选种啥也不懂,没技术没经验,损失不小。”李宪伟坦言,种植人参投入高、风险大、生产技术要求都挺严格,所以开始接触人参种植就吃了亏。

  吃一堑长一智,李宪伟拿出了“钻牛角尖儿”的精神,四处向老参农学技术、求经验,他逐渐明白,人参苗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温度过高则只开花不结果,温度一低就容易冻伤枯萎。

  原因找到了,技术成熟了,李宪伟开始像对待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这些“宝贝疙瘩”。“看好这些‘人参娃’,可不是件容易事。”每当酷暑到来,他就布好遮阳帘,调温调光。浇水、除虫、喷洒营养液。冬季来临,及时除冰清雪……

  经过悉心呵护,如今“人参果”已经红灿灿地挂满枝头,等待采摘。

  在参地里,李宪伟算了一笔账:一帘人参10米长,出参40多斤,一亩地可栽植27帘,产量1000多斤,产值超过3万元。

  “现在电商直播带货是非常好的拓展销售渠道的方法,我现在也在关注和学习中。虽然自家的人参已远销到广东、福建等地,但还想让咱通化的优质人参被更多人知晓。”看得出,头脑活泛的李宪伟有着更大的梦想。

  此时,正午的阳光透过浓密的云层照在一帘帘参棚上,李宪伟的笑脸被“人参果”映得通红。

  吃着香喷喷的“人参饭”,靠种“棒槌”土里生“金”的李宪伟,今年翻盖了小洋房不说,又新买了一辆轿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08/t20210831_820144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