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奇闻轶事

节约粮食 从娃娃抓起

时间:2021-11-26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脱口而出、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的唐诗。学校的老师们用这首诗教育了我们的父辈,教育了我们,现在还在教育我们的孩子。它帮助每一位中国人从小就树立了“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德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餐桌上的浪费尤为惊人,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教育系统粮食节约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教育系统粮食节约的行动指南,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行动,2020年专门出台了《“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对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作出部署。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部署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方案》在教育系统落实落地:

  提高政治站位,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社会风尚和传统美德,更关乎粮食安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广大大中小学生争做抵制浪费、爱粮节粮的践行者,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的推动者。

  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大中小学幼儿园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加强舆论宣传,指导大中小幼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等理念,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针对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青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深化示范引领,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教育系统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树立文明用餐、节约光荣、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教育广大学生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让崇尚节约的风尚进校园、进食堂,进头脑,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教育系统的广泛共识。

  把节约粮食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党建活动、团学活动、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中,强化反对浪费、倡导节俭的专题教育。加强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等健康知识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用餐。持续开展粮食安全国情教育和中华美德、优良传统教育,将节约粮食要求写入大中小学生《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中,从小培育爱惜粮食意识,增强纪律约束。探索将节约粮食纳入学生评优评先条件,开展节约粮食表彰活动,激励学生争做节约粮食的先进标兵。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结合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体验农业生产艰辛,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情感认同。

  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现场管理,将学校食堂打造成为节约粮食的思想教育阵地。通过在显著位置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增强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积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的学生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定期邀请学生参观后厨,了解食堂的内部管理和加工流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美好品德。细化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合理做好原材料计划,减少库存,杜绝腐烂变质,注意加工过程中的节约,充分做好原材料的使用。加强对用餐人数的分析和预估,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配餐。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加强检查评估,构建测评约束机制。把学校整体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工作情况纳入“文明校园”创建评测标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和餐饮浪费举报投诉机制,及时劝导制止攀比摆阔、奢靡浪费等不良风气,对陋习不改、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现象依法依规及时制止。建立并完善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教育惩戒等各项工作机制,大力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农民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111/t20211117_82476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