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第65期
宝山区统筹开展村庄设计全面推进示范村建设
近年来,宝山区统筹开展第三、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设计工作,探索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乡村发展新路子,优化全域空间总体布局、重点完善乡村协调格局,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坚实支撑,村庄风貌改造卓有成效,空间功能品质明显提升。
一、系统完成现状深度调研,扎实绘好设计底色
一是政府牵头组团队。为全面掌握村域特色、理清策划规划要点、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宝山区通过长桌论谈、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管理部门、高校研究院、设计龙头企业、相关镇村等进行多方对话,与一线乡村建设者深入交流互动,为乡村规划设计打下坚实专业基础。同时,构建多专业复合型高质量团队,形成“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四阶段的村庄建设全流程。
二是角度全面求实效。宝山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目标落实,对村庄基础数据进行调查收集和整合分析,力图由点到片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资源,迈好乡村振兴第一步。比如,月狮村在规划前期对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经济产业、人口社会等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研分析和数据底板整理,为设计打造与城市融合共生的花艺水乡提供精准支撑。同时,各示范村注重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有的放矢总结规划设计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沈杨村针对本村外来人口占比高这一实际情况,分户口类别进行意见征询,共计发放调研问卷120份,借助多样化渠道及时将民意民智反馈给设计团队,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协商讨论与最终表决,有效增强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三是本底挖掘找特色。宝山区立足村庄自然禀赋、 人文资源和产业体系,挖掘本底价值特色、形成科学发展预判。比如,新陆村深度分析村域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内在机制,将大面积水源地涵养林营造成特色生态基底,实现草房、瓦房、楼房、自建房、洋房五代居宅形态共存。同时,宝山区紧扣城乡融合、连片打造的思路核心,从区域条件、周边需求等视角着眼全局、统筹考虑,进行村庄区位的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特色发掘,推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机制。比如,沈杨村从自身近郊“城中村”的区位独特性出发,探索与邻近的顾村公园、上海大学、蕰藻浜创意产业带等特色地标形成相互支撑的规模效应,带动顾村镇整体协同发展。
二、分层贯彻阶段推进要求,详细描摹行动蓝图
一是精准研判产业发展定位。宝山区对乡村产业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贯穿于村庄设计全流程体系,层层传导区域生态共建共治、区域产业共创共享、区域人群共游共乐的设计愿景,多方引入社会资本、拓展产业功能边界,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建设片区的显示度和竞争力。比如,月狮村依托花海、林地、水系资源,与聚源桥村、沈家桥村有机串联,共建北上海花艺IP;洋桥村围绕芋田、稻田资源打造休闲农庄、都市菜园,将农产品产业链进行下游延伸,构建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以三产融合满足多元市场需求,推动形成农村产业发展先导区。
二是调整优化整体用地布局。宝山区把村庄设计体系向上对接镇域层级的郊野单元规划和区全域层级的村庄布局规划,系统加强乡村地区国土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管控性、实用性和统筹性。比如,月狮村针对产业空间不足难题,遵循相关上位规划标准和建设用地总量不变原则,调活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经营性建设用地约18415平方米,重点规划丛林矩阵、丛林网兜、儿童越野车等综合功能区域,做活多元亲子运动林带,打造让城乡居民畅享运动乐趣的农体融合示范点,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营业额可达200万元以上。
三是因村制宜建设特色风貌。宝山区既传承乡村美学、尊重地域特色,又创新改造重构、承接城市文明,依托乡村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内涵,兼顾区域经济实力、控制整体造价成本,建设具有可识别性、和而不同的乡村风貌。比如,新陆村利用保留完好的五代居宅建筑格局,还原沪苏交界地区的近现代生活变迁场景,打造乡建人居研学体验地;洋桥村积极推进古树挂牌、保护修缮百年老宅,建设集休闲农旅、康体养生、都市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留客·乡闲中心”,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三、推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全程跟进设计实施
一是扎根乡村驻场设计,实时调和各方利益。宝山区为镇村民众和设计团队搭建便捷沟通桥梁,全方位提供政策对接与业务指导,帮助驻地设计师实现有效驻村陪伴。同时,搭建驻地工作交流会议平台,汇编形成工作手册,鼓励设计师积极融入田野生活、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实时协调各方关系、现场问题现场解决,成为推动乡建项目成功落地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比如,沈杨村设计团队不定期召开矛盾协调会,施工团队、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等多主体全程参与,通过“小矛盾就地协商、大矛盾集中决策”的方式,权衡多方利益得失、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设计方案、保证施工质量。
二是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宝山区始终秉承“村民村庄村民建”思路,推动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村民共创,促使村民由不信任、不配合向主动献计献策、热情参与建设转变。比如,新陆村、洋桥村成立村民自治小组、优化协商议事机制,鼓励村民参与实地建设,负责绿化种植景观提升的施工队伍中,本地村民占比达60%;月狮村村民自发捐献独轮车、木犁、油灯、粮票等时代旧物,充裕村史馆历史底蕴,主动配合降低院墙高度,共同打造和谐建筑肌理,激发村民立足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的浓厚热情。
三是搭建资源整合平台,赋能郊野转型升级。宝山区整合高校、景区的科研力量和艺术资源,调动不同类型主体深度参与建设实施。比如,沈杨村与同济大学合作建设共享农园,作为师生党建活动的常驻根据地,与上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创意街区;月狮村引入艺术家、创业者和学生工作营,联合打造艺术工作室,全面营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示范新村风貌,开启都市郊野乐活宜居新篇章。
(宝山区 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xczx/20211217/dfb416a33cf54b0793c23a62f1a9fe1e.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