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工资

立足优势 再铸辉煌——我省新农业发展走笔

时间:2022-01-24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达到807.84亿斤,同比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2875万亩,居全国首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完成耕地轮作面积150万亩;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19个……

  立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围绕种子技术、耕种技术、黑土地保护、园艺特产等方面,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份吉林农业的“优粮”成绩单,彰显出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在新征程上谱写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的决心。

  农机农技融合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1年,我省抓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在智慧农耕上下足功夫,基于5G网络的智慧监测系统、植保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抗旱节水、统防统治……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在农田里“碰撞”,让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农民种粮更轻松。

  在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四周安装着地块物联网环境监测设备,摄像头、传感器成为了千里眼,直接把数据传到农户手中,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温度、湿度、阳光、降雨量、气压、风速等,基于5G网络的监测系统都能监测,每个田间角落都能看到。连虫害预警都有,就像是气象哨,及时地提醒我们。”大屯村村民孟庆臣感叹,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水稻长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春天选择适宜温度插秧,秋天根据籽粒饱满程度实时收割,现在农民种粮,真是挑上了“金扁担”。

  与此同时,大批农业科技特派员长年累月下乡进村,把一项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一幕幕科技增绿、科技护绿的大戏在黑土地上演绎。

  一年来,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合作社推广了水稻密苗机插技术和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用新技术、新思维进行了种植,一公顷地多打了2000多斤,多收入个三四千元都正常。”孟庆臣说。

  “为加强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推广,2021年,我省发布推介农业主推技术49项、主导品种11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100%。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区),开展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等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郑宏阳说。

  农业科技为农兴农强农。近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除了生产机械,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迭出。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即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第一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第一,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第一,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

  良种良法配套 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

  2021年6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与示范基地落户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在吉林出彩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试验田上展开大豆种子研发工作。

  “2020年,公司开始与吉林市农科院开展合作交流,在技术、研发、产量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培育出大豆蛋白高、含油量高的无腥味大豆新品种。”公司基地部门经理张晓慧说,2021年,公司种植大豆共计3000亩,其中大豆新品种培育基地150亩,培育新品种20余个。

  好种育好粮。为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近年来,我省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提升种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设立种业发展基金3亿元,重点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总体方案(2021—2023年)》和《农作物、畜禽、水产、食用菌、中药材5个分物种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协调省发改委立项,投资1500万元,推进省农科院建设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进与中科院、中化集团先正达公司等开展科研合作,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正在推进春玉米育种中心、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东北中心、种子生物学院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协调省科技厅实施“主粮作物良种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行动”,突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作物品种提质增效,组织省农科院、吉林大学、鸿翔种业等联合开展科企攻关。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341个,其中玉米237个、水稻69个、大豆32个、小麦3个。

  主体培育能力提升行动。启动创建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对铁北种业一条街进行统一规划,建立3000亩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支持种业企业资源整合,与先正达公司、鸿翔种业等企业签订入园框架协议,安排了建设用地、研发地和制种田等,引导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行“强种贷”,帮助企业协调发放贷款1.5亿元。组织举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培训班,提升科技人员和种子企业等各类主体素质。

  育制种基地能力提升行动。争取国家投资3000万元,支持洮南市国家级1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提档升级。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设施持续完善,启动公主岭市10万亩水稻制种大县等项目,推进玉米、水稻、大豆等40万亩标准制种基地建设,提升省内供种保障能力。

  种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查处种子案件136件,取缔无证经营业户104个,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3家,没收种子1722公斤,召回问题种子2.04万公斤,有效保障了春耕用种安全。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金秋时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随着微风荡起层层波浪,一人多高的玉米株青翠茁壮,饱满的玉米穗在其间或隐或现,一派喜人景象。

  “‘梨树模式’能养地,秸秆粉碎烂了之后地不干,保肥保墒,黑土层就又厚又好了,根扎得深了,抗倒性强了,产量肯定就高了,收益也就好了。”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说,2021年的玉米产量与同期相比增收了5%到10%。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从理念上来看,梨树模式体现着我们的黑土地利用和保护;从技术来看,对比传统耕作技术,它是颠覆性的。以前耕种前地里不能残留秸秆,现在是在满地覆盖秸秆的条件下播种。这样的耕作方式,是耕作技术的一场‘革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2021年,我省出台了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构建起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探索形成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十大黑土地保护模式,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同时,“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也初见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刘彦佐介绍,2021年,梨树示范基地进行“梨树模式”优化集成,玉米亩产1077公斤,创东北地区高产纪录,在西部示范推广盐碱地治理等相关技术近20万亩,重度盐碱地水田亩产417公斤,增产近7倍;轻度盐碱地亩产625公斤,达高产田水平。

  在配套设施方面,全省新增免耕播种机6000多台,总保有达到了3.5万台;启动了农机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实现了全省统一管理。目前全省已安装电子终端监测设备2.5万台,监测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约占实时面积的60%。同时,用足用好作业补贴和农机补贴两笔钱,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标准由每亩25元逐步提升到40元,农户一公顷地补助600元,极大提高了农民保护性耕作积极性。

  截至目前,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2875万亩,实施面积占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计划面积的40%以上,稳居全国首位。农安、长岭、双辽等15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开展整县推进,实施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一个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利用的大粮仓,正在吉林大地上建成。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bmdt/202201/t20220120_83823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