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2022年聊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时间:2022-08-09 来源: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当前,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夏播地块,大豆多处于初花期,玉米多处于抽雄至扬花授粉期。田间调查发现,部分地块存在田间杂草较多,大豆长势过旺、虫害较重,玉米褐斑病发生较重、株距过小等情况。为做好现阶段至收获期各项管理,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一、科学田间管理

  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各项管理措施要及时到位,努力提高大豆、玉米单产水平。

  (一)病虫害防治

  对田间甜菜夜蛾等虫害发生较重地块,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降低大豆“症青”发生几率。一是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黏虫等。发生初期,可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虱螨脲、虫螨腈、氟铃脲、虫酰肼等复配杀虫剂,配合高效氯氰菊酯、有机硅助剂等进行防治。二是防治点蜂缘蝽。在大豆初荚期,可采

  用噻虫嗪加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治。7~10天喷雾防治1次,视虫情防治1~2次,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三是防治玉米褐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南方锈病、大豆锈病、叶斑病、紫斑病等病害。在发病前或初期,可采用三唑酮、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玉米“一防双减”是减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地块,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科学调配杀虫杀菌剂,调整合适实施时机,使用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后期要密切监测关注病虫动态;防治效果差或后期病虫上升快的地块,要及时做好二次防治,有效控制玉米大豆病虫害危害。

  (二)适期化控调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边际效应增强,但单位面积群体较大,存在倒伏减产和影响大豆生长的风险。若大豆长势过旺,可采用稀效唑或甲哌鎓、多效唑或其复配制剂在大豆盛花期对水喷雾。受连续降水影响,田间长势过旺,初花期一次防控效果不好的地块,应在盛花期进行二次控旺。控旺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如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大豆结荚鼓粒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及时除草。受前期频繁降水影响,大豆播种较晚,田间草多草大,大豆苗小地块,化学除草存在一定风险,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严防造成草荒。

  二、做好防灾减灾

  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是干旱、洪涝、风雹等极端天气高发期,要科学应对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一)干旱。大豆、玉米生长中后期,面临开花、结实,是水分需求较大的时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防止大豆落花不结荚、玉米卡脖旱。

  (二)大风。大豆、玉米生长后期,遇到大风天气出现倒伏时,应喷施叶面肥,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

  (三)渍涝。大豆、玉米生长期间降水较多,要提前疏通沟渠提高排涝能力,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应及时排水。受涝地块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排涝后应及时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追复合肥(N-P-K:15-15-15)10公斤,或适当喷施叶面肥,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三、合理机械收获

  根据大豆、玉米成熟先后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收获。

  (一)先收玉米后收大豆。要在玉米完熟期收获。4: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6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4:3和6:3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米的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

  (二)先收大豆后收玉米。要在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2和4:3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6:3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

  (三)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采用现有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前后同时分别收获。


原文链接:http://nyncj.liaocheng.gov.cn/xwzx_12480/nysc/202208/t20220809_40222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