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八倍体动物中华鲟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全基因序列图谱是生命字典,是物种的基因地图,是很多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技术底层支撑。为了解读中华鲟的生命字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历经十年艰苦努力和探索,成功完成世界首个八倍体动物基因组中华鲟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该研究成果论文《WholeGenomeSequencingRevealsAutooctoploidyintheChineseSturgeonanditsEvolutionaryTrajectories》(中文名: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中华鲟同源八倍性及其进化轨迹)被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Genomics,Proteomics&Bioinformatics》(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简称GPB)接收,其预印本已在bioRxiv公开发表。王彬忠、吴斌等为共同第一作者,杜合军、简建波、陈磊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获得三峡集团自主科研项目“中华鲟性腺轴转录组测序研究”经费支持。
中华鲟基因组包含264条染色体且半数染色体为微小染色体,相较于包含46条染色体的二倍体人类基因组,有极高的复杂度,其全基因组测序组装难度堪比基因组研究领域的“三峡工程”。研究团队在经历多轮测序和组装的反复尝试后,最终克服各类技术难题,完成了中华鲟高质量基因组序列图谱组装。
该研究成果为中华鲟遗传功能、种质保护和种群建设等研究提供了首个参考基因组,解决了长期因无参考基因组造成中华鲟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制约中华鲟遗传多样性评估、功能基因标记开发、繁育和生长机理等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深入推进的关键难题。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还阐明了中华鲟为同源八倍体物种,回答了鲟形目鱼类研究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四倍体和八倍体的倍性组成及来源争论。并从基因组角度,揭示了中华鲟的进化轨迹和多倍体形成过程:在2.1亿年前,鲟形目鱼类祖先经历鲟鱼特异的全基因组加倍形成四倍体,并且在约3500万年前中华鲟祖先再次发生物种特异的全基因组加倍,在二倍化和全基因加倍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形成当前复杂八倍性。
该项研究成果,为更好地开展中华鲟等鲟形目鱼类的基因组学、遗传育种、种质保护、多倍体进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数据支撑,更好地保障了中华鲟等鲟形目鱼类的保护工作向深入化和精细化开展,将在今后中华鲟高效保护研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scy/202309/t20230912_8679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