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奇闻轶事

黑龙江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时间:2021-06-15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原标题:黑龙江省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查清种质“家底”储备种源“芯片”

  日前,黑龙江省启动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从今年起到2023年,对分布在黑龙江省的畜禽、蜂和蚕资源,完成资源普查、性能测定和收集保护。

  “畜禽种质资源是畜牧业的‘芯片’,是育种创新的原始材料,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资源。”省畜牧总站站长聂德宝说,“黑龙江省处于高寒地区,气候环境独特,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突出,在繁殖性能、适应性、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优异性状,黑龙江省开展畜禽种质资源普查,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种质创新培育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为啥查?摸清“家底”补短板 

  畜禽遗传资源是千百年自然选择和人类创造性选择的成果,具有不可再生性,品种资源一旦灭绝就很难恢复。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禽种质资源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地方品种消失风险加剧,一旦消失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

  畜禽遗传资源不仅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在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家介绍,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作为实现种植业增值转化的重要途径,畜牧业生产力水平和畜产品国内市场份额亟待提升,要解决畜禽良种培育能力不强、种源对外依赖的短板。特殊的气候环境让黑龙江省畜禽品种在繁殖性能、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突出的优秀性状,其中东北民猪在产仔性能和肉品质特性闻名世界。实施品种资源普查,充分挖掘地方品种的优良品质特性,是继续加快育种创新、生产优质畜产品,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畜牧业和畜产品竞争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怎么查?品种、地域全覆盖 

  黑龙江省曾进行过两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一次是1979~1983年,一次是2006~2009年。

  现在距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已经过去15年。

  这15年间,黑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速,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农村散养户大量退出,特别是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禁养限养的影响,原有的畜禽遗传资源生存和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畜禽品种灭失风险加剧。

  为了实现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精准,此次普查将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个是畜禽品种全覆盖,一个是地域全覆盖。

  此次普查全国执行一个方案一套措施。黑龙江省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是以县域为单位,组建了县(市)专业普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后开展本地的普查工作。开展畜禽、蜂遗传资源普查,摸清当地畜禽和蜂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情况,采取由下而上的普查数据申报。为了申报准确,农业农村部已经开发上线了数据申报平台。二是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专家组将组建专家队伍直接对重点畜禽品种资源实施直接普查。

  有什么?品类丰富特性优良 

  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独特,已列入国家级保护品种的有民猪、鄂伦春马、林甸鸡、东北黑蜂等,还有黑龙江省培育的畜禽品种,如哈白猪、三江白猪、中国荷斯坦牛、滨白鸡等。这些品种大都具有耐寒、适应性好等优良特性,特别是畜产品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是培育新品种的优质素材。

  “这些优良畜禽品种的群体规模、分布区域、生产性能等有何变化,迫切需要通过此次普查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和保护利用奠定基础。”聂德宝说。

  据介绍,深度开发这些保护畜禽品种将极大促进黑龙江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民猪,产仔多、猪肉风味优质、种质资源宝贵,近年来产业化应用已经起步,但仍亟待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未来我国培育猪新品种提升猪肉品质将发挥巨大作用。黑蜂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极其宝贵的蜜蜂基因库。鄂伦春马的旅游骑乘经济潜力大,2006年全国第二次畜禽资源普查显示存栏大约只有300匹,数量稀少,濒危等级高,应加大保护开发,增加群体数量。林甸鸡被称为“北方小凤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黑龙江省农村有广泛饲养,现主要分布在林甸县及附近地区,在生产环节的存量逐年下降,亟待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化经营。(记者周静)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106/t20210609_818553.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