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 合力攻坚 农业现代化奋起腾飞
长春市作为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市,五县域全部列入全省14个率先县之中。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打先锋、站排头”的要求,对标高位,围绕在不断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上很下功夫,切实加大建设投入和改革创新力度,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从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17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看,长春市主城区在九个地市州市区排名中名列第一。其它五县(市、区)在全省14个率先县中排名处于上中游水平,全部进入转型跨越阶段,距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一步之遥。
三年来,长春农业最大的变化是,发展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显现。
一、看产业,解决了大而不强之“忧”
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三年来,在平均每年玉米面积调减37.7万亩的情况下,年度平均粮食产量达到189.7亿斤,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增产4.5亿斤,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专用玉米、绿色水稻生产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已建成标准化玉米生产基地82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65万亩,区域性优势粮食生产功能区正在加快形成,长春系列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
现代畜牧业稳中向好。近年来,我市立足于打造食源性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不断实施“退户入区”战略,鼓励引导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向转变。尽管2018年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关闭1629家,全市还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187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500个,农业部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4个,全市规模饲养率达到55%。由于我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高,畜牧经济总体仍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1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15.4万吨,禽蛋产量37.2万吨,奶类产量7.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和2%。养殖业产值达到324.9亿元,增加值达到140.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和3.5%。
设施园艺业不断壮大。“十三五”以来,我市按照《长春市园艺特产业总体规划》的要求,每年市级财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积极打造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三年来,累计撬动社会投资近30亿元,全市建成特色产业园区27个、200亩以上规模化棚膜园区10个;建成国家级棚膜园区19个、省级棚膜园区86个;全市棚膜面积达到29.4万亩,全市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4.5%。
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近年来,我市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盯住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招商,引进了一批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促成中粮玉米深加工、晰晰马铃薯深加工、佐丹力“159素食全餐”项目落位。比如:佐丹力集团2018年实现产值18亿元,上缴税金4.6亿元,带动农户3000户,户均增收近5000元。推进了皓月、九三、华正、众品、正大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保持稳步增长。比如:正大一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已建成饲料玉米种植基地22万亩,养殖场19个,年出栏肉鸡4940万只,年生产肉鸡产品8万吨,形成了“种养、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探索出了企业得利润、政府得税收、银行得利息、农民得实惠的“四位一体”产权农业模式。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同比增长10%。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异军突起。按照全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在榆树、农安、德惠粮畜主产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商,近三年扶持建设 60家农村电商示范点,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比较大的榆树坤泰电商产业园完成投资9800万元,实现了仓贮、加工、交易、物流一体化。在城区周边及节点城鎮周边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比如:长春市君子兰农业产业园区,面积达1875亩,莳养君子兰花卉2亿株,规模以上养兰户3000多户,形成了以科研院所、企业集团、养兰户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全市君子兰年产值达20多亿元,每平方米君子兰效益达到500元以上,养兰大户年收入最高达300多万元,最低也在10万元以上,君子兰产业年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绿园区城西镇跃进村长春关东文化园,园区占地50万平方米,是目前长春市占地面积最大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这里种植了几十种树木,养殖鱼类10余个品种,形成春赏花、夏垂钓、秋采果、冬雾凇的四季长美景象,被誉为“春城的天然氧吧”,2018年园区实现收入6000万元,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单位,带动农民就业150多人,带动周边村屯建起开心农场、采摘园5家,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18年全市27家企业入选省级休闲农业星级企业,8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全市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达到5个。双阳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双创”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县,双阳区黑鱼村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农安春江堰家庭农场成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长春农博园已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示范基地,长春农博会成功举办了17届,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业博览会。到2018年全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推动了农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
二、看生产,解决了基础建设之“困”
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新凯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投资6亿元,防洪工程护岸22公里、建设堤顶路18.8公里,完成闸、坝、桥、涵等7座主体工程,八一水库完成清淤5.2万立方米;石头口门、新立城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综合治理工程,投资近5亿元,对一级保护区内18900亩农田实行休耕,对二级保护区内50万亩耕地,开展创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三年来,全市整合涉农资金34.7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38.2万亩,每个县(市、区)每年都建设了一个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截止2018年底,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39.7%。
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落实农机补贴资金15亿元以上,新增农机具6万台(套)以上,并重点向机插、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具倾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8.5%,年保持增长2个百分点。截止2018年底,全市免耕播种机、玉米收获机、水稻收获机和水稻插秧机的保有量分别达到4600台、13100台、4400台和16400台。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方面,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农药化肥施用量。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2018年新安装生物质炉灶1816台,新购买秸秆捡拾打捆作业机590台,新建秸秆收储站点277个,秸秆饲料利用量达到230万吨。在畜禽清洁养殖方面,全市禁养区内1640家全部完成关闭或搬迁(占全省80%),规模养殖场装备配套率达到77.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5%。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饮马河水质改善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治理11项、正在治理21项;全市完成造林7.5万亩,超计划24%。在防灾减灾方面,气象防雹增雨实现全覆盖。
三、看经营,解决了发展活力之“惑”
到2018年,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0561家,比2015年增加4873家,土地流转面积83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6%,同比增加6.1%,比201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比较典型的例子: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拥有112家合作社,会员3000多户, 2018年托管流转土地超过10000公顷,实现成员公顷降低成本1000元以上,实现成员公顷增产粮食2000斤以上。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农业部信息化服务创新示范单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单位。
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全市各乡镇建成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了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指导合同签订及备案工作,建立了各项制度,年指导签订合同近30万份。实行土地流转备案制度,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了以一户一表、一村一册、土地台账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流转信息资源库,指导农户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实现土地流转的阳光操作、公平交易。对发展过快的经营组织,合理控制发展规模,防范经营风险。
推广典型规模经营案例。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全市总结并完善推广了土地托管经营,合作社统一经营,种植大户经营,龙头企业直接经营,专业合作社园区经营,“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统种分管经营等七种规模经营模式。在这七种模式中,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重点推广土地托管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多方认可,目前,在全市规模经营中土地托管经营占70%以上。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各县(市、区)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黑土地保护资金,秸秆“五化”利用资金,新型经营主体扶持资金,结构调整资金,有重点的向创新型经营主体,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经营主体倾斜;每年落实新型经营主体扶持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另外在培育经营主体上,实施了“五个优先”政策,即大型农机具购置优先,农业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优先,科技增产措施优先,农技服务优先,农业担保贷款优先。
破解资金不足的难题。各县(市、区)与银信部门合作创新推出农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贷款、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以及黄牛养殖贷款等六个新的贷款品种,每年能为新型经营主体增加信贷资金40亿元以上。
着力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各乡村建立了土地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及时化解矛盾,做到小纠纷不出乡、大纠纷及时调解仲裁。通过加强纠纷调处,切实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四、看服务,解决了发展动力之“需”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取得较好成效。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全市做到了四个转变,即:转变招生方式,从分类遴选学员入手,了解他们知识需求,分类办班,变学员让我学为我要学;转变教学内容,变单位主讲为外聘主讲,聘请了一些省级专家和外地农业专家,讲新产业、新业态,讲理念、讲品牌、讲管理,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转变学习方式,这几年,我们一改过去在教室讲理论课的方式,为以图文、事例、实践和外出考察等方法,激发了学员再发展激情;转变工作方式,全市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落实了教师跟踪服务机制,帮助他们破解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学和不学不一样。通过这四个转变,广大学员普遍看到了三个方面的差距,即:思想上的差距,经营管理上的差距,现代农业发展上的差距。各县(市、区)还对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中落实了优先扶持政策,榆树连续三年落实以奖代补资金410万元。三年来,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9297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1390人,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7799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98人,农民职业经理人320人,这些人已经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科技推广方面:县(市、区)基本都建成了区域性科技示范基地。深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每个乡镇都建立了示范田。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等10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做到全覆盖。在“新网工程”建设方面,供销系统共建成配送中心23个、建成连锁经营网点1937个,长春供销兴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组建了长春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指导各县(市、区)供销社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有效推进了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粮食销售方面,粮食系统每年借助各类展会,都举办10次以上促销活动,宣传推介长春粮食,分别在杭州、上海、重庆建立了长春大米直营中心。长春市农委每年都在天津、杭州市、吉林市、长春市等地举办大型名优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并通过“吉商大会”进行宣传推介,搭建了县域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打通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取得了较好效果。
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迈出新步伐。积极组织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紧紧抓住“创市”这个有效载体,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标准,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年市级财政投入绿色有机农业创建引导资金1000万元以上,全市已创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40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359.4万亩,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1%。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486个,评选长春名牌农产品123个。
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大力推广。2018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全市主推七项新技术、十项新模式。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81万亩,完成深松整地145万亩,生物防螟面积440.7万亩,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九台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5万亩。推广了农业全产业链经营、农村电商、土地托管、设施园艺生产经营、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模式。
五、看改革,解决了农业发展之“难”
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土地确权登记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全面完成。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进一步夯实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率先领导小组出台了《长春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攻坚行动计划》,部署了7大行动29项攻坚任务,每年市委、市政府都召开一次率先工作交流推进会议,做到了高位统筹、持续发力。
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了1亿元现代农业建设引导资金,在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服务体系、农业规模经营、农业可持续等发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2018年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22822万元。
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县(市、区)、乡镇、村完成了三级基础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市金融办、市财政、市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的通知》,将我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政府分担比例提高到70%,累计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
下一步,长春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深入实施《长春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到2020年在全省和全国粮食主产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体开展七大专项行动: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二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三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行动;四是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五是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六是农民增收就业行动;七是农村改革推进行动。为加快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推进长春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力产业支撑。
原文链接:http://nw.changchun.gov.cn/ztzl/sxsxnyxdh/202003/t20200310_2086886.html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