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2021年马鞍山市“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时间:2022-02-22 来源: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1年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皖农办函〔2021〕1039号)及《关于做好全市民生工程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马民生办〔2021〕6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绩效自评工作,委托第三方赴两县一新区开展了“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市级评估工作。

  此次第三方评估主要根据评价指标,重点查看政策落实、项目实施及产出效果等情况,在查看相关台账资料的同时随机抽取了10个村、14个基地、70户脱贫户深入实地查看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自种自养项目实施及主体带动等情况。第三方评估结束后,市农业农村局根据评估报告整理下发了问题清单,督促两县一新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标对表,补缺补差。现将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第1项 扶持政策措施(分值10分,自评10分)

  出台《马鞍山市“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及《2021年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包含项目实施、项目监管、资金投入、主体带动、园区建设、“一村一品”、指导服务及风险防范等主要政策措施,且与省里要求相符。此项自评得10分。

  第5项 指导服务(分值5分,自评5分)

  两县一新区均建立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家组和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并开展了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共举办了79期特色种养业技能培训班,培训近3000人次,实现自种自养脱贫户轮训一遍,同时市局组织了各行业专家多次赴两县进行技术指导。此项自评得5分。

  第6项 风险防范(分值5分,自评5分)

  两县均出台了特色产业政策性保险,为发展特色产业的村和脱贫户以及带动主体提供了保险保障,今年共投入财政资金94.08万元,覆盖脱贫户1720户。含山县共有24个行政村投保了茶叶、小龙虾、肉羊等特色产业保险,投保面积8326.53亩,投保金额38.4万元;1006户自种自养脱贫户投保,保费59.02万元;8个带动主体投保70.66万元、投保面积为5889亩。和县财政投入12.11万元为11个脱贫村“金菜地”产业基地购买农业保险,投入7.6万元为746户发展畜禽养殖的脱贫户购买了保险。目前,投保机构对今年的到村特色产业、自种自养脱贫户、带贫主体因灾因病的损失全部赔付到位。此项自评得5分。

  第9项 信息报送(分值6分,自评6分)

  及时转发省厅文件、通知等,组织两县调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各项数据,收集汇总并审核上报省厅要求的整改进展情况表、增收汇总表、特色产业发展数据等各项信息材料。此项自评得6分。

  第11项园区带动(分值5分,自评5分)

  我市园区建设任务数为28个,目前全市共建设达标农业特色产业园区48个,已完成建设任务。今年累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45.58万元,其中15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5万元以上,占比31.25%。此项自评得5分。

  第12项主体带动(分值5分,自评5分)

  我市主体带动脱贫户任务数为2712户,目前全市共有主体带动达标脱贫户2771户,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市17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与脱贫户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脱贫激活资源、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发展产业、销售产品、务工就业、入股分红。带动主体与脱贫户签订的协议按照省级带动标准规范内容,严格执行。

  第13项自种自养(分值5分,自评5分)

  我市自种自养项目任务数为2570户,目前全市共有2907户脱贫户发展自种自养,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共有具备特色种养业条件的贫困户3984户,目前实施特色产业到户项目3765户,项目覆盖率达94.5%。此项自评得5分。

  

  

  


原文链接:http://nyncj.mas.gov.cn/nyyw/msgc/20012885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