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内参机要

苏州市2022年水稻育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2-05-06 来源: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机插高产的核心技术。今年全市各地在水稻育秧上要坚持推广药剂浸种、基质(营养土)育苗、流水线播种、暗化齐苗等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当前全市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各地在育秧物资的储备运输上要及早谋划、协调,确保育秧前各类物资准备及时到位,为今年的水稻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壮秧标准

  机插秧苗整齐,秧龄15~18天,叶龄3~4叶,苗高12~18厘米,根系盘结牢固,好卷不撒。秧苗数量适宜且均匀分布,每平方厘米成苗数常规粳稻1.5~3株,杂交粳稻1.0~1.5株。

  二、坚持床土培肥

  提倡尽量采用基质育秧。受疫情影响,基质运输受阻,部分农户被迫由过去的基质育秧改为营养土育秧。对于使用营养土育秧的,要进行营养土培肥。对冬、春没有来得及培肥或施肥量不足的营养土,建议使用“壮秧剂”,按每吨床土加4公斤水稻壮秧营养剂调匀。亩大田备足营养土80公斤作盘土,素土20公斤作盖籽土。

  三、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坚持清水(比重)选种,强化药剂浸种,提高成苗质量。为提高种子纯度,一般都要清水选种。有条件的可采用盐水比重选种,每升水加200克食盐,使比重达1.1(鲜鸡蛋浮出水面2分硬币大小)。二是坚持精量播种。为提高播种均匀度,尽量用育秧流水线播种。符合种子规范要求的常规稻亩大田用种量2.5~3.0公斤,杂交粳稻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通过精量稀播,为壮秧提供空间,达到培育壮秧,增加切块面积,增加亩用盘数量(25~30盘),保证基本苗。三是浸种催芽。使用当地植保部门推荐目录药剂浸种。常规粳稻要常温浸种,时间48小时左右,常温催芽;杂交粳稻常温浸种,时间36小时左右,常温催芽。

  四、坚持暗化齐苗

  播种结束后,立即叠盘于室内暗化出苗,每叠20~25盘堆毕,顶部和四周用黑色农膜封闭,避免有漏缝和漏洞,做到保温保湿不见光,防止盘间温湿度不一致影响齐苗。80%芽苗露出土面1.0~1.5厘米,暗化结束,即摆盘入秧田绿化。摆盘要横平竖直,盘边必须靠紧,不能歪斜,不能有缝隙,防止杂草从盘缝拱出来或因盘缝过大透风死苗。

  五、强化秧田管理

  一是要科学管水。做到湿润立苗、中期干湿、栽前控水。播后至齐苗(真叶抽出时),保持床土底墒湿润,齐苗至2叶期前(播后6~9天),保持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2~3叶期(播后10~12天),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干干湿湿),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插秧前2~3天控水炼苗,使床土软硬适度,促使秧苗盘根,以利机插。二是看苗追施肥料。一般秧苗期不需要追肥,但在秧苗1叶1心期叶色较淡时,每亩可施用尿素4~4.5公斤,于傍晚秧苗叶尖吐水建立薄水层后均匀撒施或兑水1000公斤浇施。

  六、关键措施提醒

  若采用硬地微喷灌育秧,一要注意选址,场地应选在交通便利的晒场、水泥路、砂石路、机耕路等场所。二要勤喷水,硬地保水性差,第一次喷水要喷透,早晚需补足水,若遇高温中午需视情况补水。若采用工厂化育秧,一要注意温度管理,以棚内降温为主,通过打开棚门、裙膜、天膜、启动室内排风扇等方式加大空气对流降低温度。若遇高温天气,应适时覆盖遮阳网降低温度。二要落实增光措施,层架式育秧的可采用分层播种法、位移法等方法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原文链接:http://nyncj.suzhou.gov.cn/nlj/dsstny/202205/ffd499dd285e464abd588ba9d90b2b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