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激活“美丽经济” 溧水绽放乡村魅力

时间:2022-06-08 来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美丽庭院、百年老屋、经济林果……美了村子,富了村民,壮了集体,南京市溧水区永阳街道秋湖社区南庄头村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以优美的环境带动休闲旅游的发展,催生出了活力十足的“美丽经济”。

  鸟语花香 洋溢诗情画意

  

  走进南庄头村,宽敞的柏油路与蜿蜒的步道交错相通,错落有序的民房与石块围成的农家小院相互映衬,房前屋后绿树鲜花遍布,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走在其中,一步一景,一幅美丽、富饶、宜居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现在我们村里房前屋后不见垃圾,街道整齐干净,河道沟塘整治处理,颜值越来越高了!”村民严德龙对焕然一新的村庄环境竖起大拇指。

  杆线入地、“四网合一”通村入户、基础设施完善、特色有机农业农田复耕……自2021年4月以来,南庄头村按照“业态升级”“乡愁空间”“景观交互”“美丽庭院”的特色亮点做法,通过人居环境及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不断彰显独具特色的自然淳朴的小桥流水、田园人家风光,实现“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一举跻身南京市美丽乡村宜居村。

  传承文脉 让乡村留下“记忆”

  在鸟语花香中,记者来到村中的一所百年老屋,房屋已经有着百年历史,生活着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在一家人的齐心努力之下,百年老屋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今年82岁的尹秀英是这所百年老屋的主人,18岁嫁入南庄头村,一直守在这所百年老屋里。百年老屋的飞檐翘角饱经风霜却依然优雅,经过岁月的洗礼,仿佛在诉说古老的故事。

  尹秀英说:“我嫁来的时候房子就是个老房子,有百年了,住这个房子比住楼房舒服,空气好,家里凉快,也不舍得换地方了,住惯了。”

  百年老屋、50年水杉树……南庄头村在塑造过程中,注重保护传统文脉,延续传统乡村空间肌理,充分利用闲置水缸、条石、酒瓶等旧农具、老物件,结合墙体设置特色文化展示窗,充分利用空置老屋形成展示产业和传统文化的载体,留住“乡土、乡味、乡愁”。

  秋湖社区党总支书记韦昌伯说:“南庄头村建设是永阳街道2021年重点民生项目,也是秦淮源头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在打造过程中,我们对村庄进行了拆破拆旧,并对村庄里的两栋百年老屋进行了修缮维护,其中一处作为村史馆,把一些老物件陈列其中,通过参观,让老百姓、来往游客记得住‘乡愁’。”

  

  产业带动 吹响乡村“振兴曲”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南庄头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还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吹响了乡村产业“振兴曲”。

  打造一新的南庄头村名气大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今年52岁的党员徐巧生顺势开起南庄头农家乐,生意红火。

  凭着特色菜铁锅炖大鹅,徐巧生经营的南庄头农家乐吸引了不少食客前来品尝,“五一”期间,每天大概有十桌,一天收入有七八千元。

  随后,记者走进半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棚内,一排排呈篱笆形的葡萄架井然有序,蜿蜿蜒蜒的葡萄藤长势喜人。村民袁银弟正忙着抹芽、定梢、摘心、绑蔓。她说,在家门口的合作社里打工,一来能够顾家,二来收入也不错,日子过得很舒心。

  半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以果蔬、苗木、花卉、粮食种植和销售为主,并依托近万亩原生态自然山水,发展三产旅游服务业,目前,吸纳各类农业产业工人100人,带动周边500多户百姓共同发展。

  韦昌伯表示:“南庄头村农业特色鲜明,主要有有机水稻、小麦以及各种各样的经济林果。同时也引进了四家规模性农业企业,与特色田园乡村互补,对经济林果的采摘、休闲农业的发展也是促进。除了流转农田租金以外,通过务工也增加了收入,带动了老百姓致富。”

  

  小村庄,大发展。近年来,南庄头村先后引进了四家规模性农业企业,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种植、休闲农业等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率先探索“市场先导、政府倡导、乡贤指导、农户主导、资源引导”的发展样本,走出一条“融资源、搭平台、建模式、创品牌”的村产融合发展新路子。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206/t20220601_34341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