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我市入选农业农村普法典型案例

时间:2022-06-10 来源: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业农村普法十大典型案例,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普法宣传助力乡村振兴》入选。

  近年来,营口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聚焦执法主责主业,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构建普法大格局,不断加强执法普法宣传,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普法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着力提升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全方位开展执法普法宣传,助力营口乡村振兴,普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化制度建设,构建普法格局

  切实提高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要求,建立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工作作为执法队主责主业,实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制定执法普法宣传年度计划安排,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和重点普法对象,将普法宣传与执法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执法人员涉农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2021年共开展集中学习22次。

  体现农业特色,突出宣传重点

  重点宣传好与农业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和惠农政策宣讲,宣传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结合春耕备耕,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宣传农资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农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农业(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农机安全知识;结合“宪法进农村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创新宣传形式,注重普法效果

  一是重视常态化宣传,结合重点涉农法律实施纪念日等,积极开展宣传周、宣传日等现场宣传活动,2021年共制作宣传条幅360个,制作宣传展板16个,专题宣传活动12场,覆盖农户两万户。二是重视新媒体宣传,创建“营口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公众号,累计刊发信息470条,关注人数达两千人,点击量超万人次。依托全市35家益农信息社,通过电子屏循环播放《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民法典》等视频宣传资料,累计播放量达70次。

  坚持多措并举,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专项普法,保障生产安全。着重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普法宣传,组织重点人群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等电视专题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题学习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渔业领域“安全生产滨城行”活动,通过专题行、区域行、网上行等活动,加强问题隐患和反面典型曝光。定期开展送法入渔港、进渔村、上渔船等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举办普法专题讲座1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

  二是开展阵地普法,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集市普法宣传固定化、常态化机制,联合相关涉农单位定期组织人员到镇(街)庙会、集会、景点开展“法治赶集”宣传活动。通过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在镇、村建立普法学法基础网格,并通过网格进一步深化学法用法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在全市镇(街)、村(居)创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大院、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宣传长廊等宣传阵地,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三是开展灵活普法,保障普法效果。将普法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与强化服务紧密结合,灵活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组织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介绍识别真假农资的常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社会营造诚信销售农资、放心消费农资的良好氛围。结合农时,发放农产品生产记录300余册、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录》500余份、印制《非法转基因种子宣传单》等宣传资料近万份。采用普法专项培训班、现场讲座等形式,走进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企业进行普法宣传,培训从业人员20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通过现场宣讲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合作社以及企业进行广泛宣传。2021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48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1614份,接待咨询人数870余人,举办各类咨询讲座7次。


原文链接:http://nyncj.yingkou.gov.cn/001/20220608/e682d113-185b-458f-ab51-43290e9855f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