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链赋能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明显,适合被地方特色化利用发展成优势产业;我国历史悠久,各地人文传承形成的社会资源荟萃,可以被地方适应性利用发展成特色产业。特色农业是特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载体。特色农业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不少发展挑战,亟须踏上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
特色农业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
特色农业自古就有,贡品中的农产品就是最为鲜明的例证,只不过由于过去生产力局限使得特色农产品产量极少而仅能满足少数人消费,以致普通百姓无缘品尝。随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力日益发达,昔日贡品农产品已能跨越更大的地理空间被广大百姓日常消费。此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特色农业的发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迎来了极佳机遇和不少挑战。
首先,特色农业为14亿多国人稳粮保供,需要更加多样发展。民以食为天,满足14亿多国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更加偏好消费小众农产品和地域性强的农产品,而特色农产品与主粮之间在为人体供热供能上存在较好替代性。因此,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需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更加多样的特色农业。
其次,特色农业架起城乡融合发展桥梁,需要不断拓展功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不断聚集,一些原是乡村的地方发展为城市,城乡地理空间区隔但功能互补。我国9亿多城镇常住人口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田园景观、农旅体验和农耕文明,而只有不断拓展边界,特色农业才能满足城市对乡村的美好向往,成为融通城乡的功能农业桥梁。
再次,特色农业赋能近5亿农村人增收,需要不断提升价值。目前,我国仍有近5亿人常住农村,其中不少人生活在纯农区甚至偏远之处。尽管农村常住人口的增收渠道多样,但以农为生、以农为业的家庭仍不在少数。因自然或社会资源特色鲜明,充分利用后的增收效应明显,特色农业已被许多镇村作为产业振兴抓手,但需要进一步提升价值,方能更好发挥赋能增收作用。
最后,特色农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全产业链发展。从国际市场看,我国大宗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而特色农产品却大多有出口竞争优势。从国内市场审视,全国各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资源禀赋差异分明,与区域人文社会科技资源结合利用,可以生产日益丰富的特色农产品,更好满足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因此,特色农业要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势。
构建多链赋能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正踏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亟须构建多链赋能特色农业路径,促进特色农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现代“主体链”,促进特色农业主体融合发展。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分工优势不同,能够在产业链上开展纵向协作和横向合作,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社联社、产业化联合体等主体融合组织。培育特色农业“主体链”,需要做强产业链“链主”企业,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培育现代精勤农民,培养创新创业牵头主体。
二是集聚新型“要素链”,推进特色农业多要素融合发展。深化制约土地流转、城乡人才和资金流动的制度改革,激发更多生产要素向特色农业领域聚集。推进涉农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攻关,利用精益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术、“区块链+数字技术”等赋能特色农业,促进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融合,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是打造高水平“平台链”,促使特色农业创新融合发展。城乡生产要素聚集,可以形成多层次的特色农业产业平台。重点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特色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产业带、特色“农文旅”融合公园和特色农业镇村,构建国家、省、市、县、镇、村六级联动的特色农业平台体系,促进特色农业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涌现。
四是不断拓展“功能链”,推动特色农业跨越城乡区域发展。特色农业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功能,是城乡居民共有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载体。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特色农业“+人文”“+旅游”“+体验”“+生态”“+康养”等融合业态,更好发挥特色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独特功能作用。
五是积极提升“价值链”,引导特色农业持续包容性发展。推进特色农业种业、绿色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术科技攻关,提升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环节增值空间,强化政策引导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实际效果,探索入股、分红与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切实让农民分享更多特色产业增值收益。
六是接续优化“政策链”,营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普惠性政策要加大投入力度,特惠型政策要精准聚焦品种培养、品质提升、品牌推广和标准化生产等具体难点堵点环节发力,乡村振兴推进政策要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政策链”要持续厚植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沃土。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zcjd/51225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