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杏”而有你 传统果业拥有智慧之“芯” 探访世界最大李杏田间基因库——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

时间:2022-07-22 来源: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圃中硕果累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头连着国家种质资源战略安全,一头连着百姓的舌尖。坐落在熊岳镇,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的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保存着世界各地的李杏种质资源1600余份,是我国唯一保存李杏种质资源的专业圃,也是世界上保存李杏资源份数最多、多样性最丰富的资源圃。记者探访世界最大李杏田间基因库,带来传统果业的发展变化。

  “摇钱树”结出了“致富果”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眼下正值杏子成熟的季节,走进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满眼都是果实压弯枝头的丰收景,空气中弥散着杏子成熟时诱人的甜香。科研人员正顶着烈日穿梭于树丛中,忙着采集标本入库,为后续研究做准备。省果树所所长刘威生告诉记者:“这棵挂满果实的杏树品种叫国丰,果实肉质甜美、产量足,是他接手团队后,经17年选育成的第一个品种,已经陆续在全国推广,栽植面积达50万亩。”

  资源圃的育种区,又被工作人员称为“加工车间”。育种区占地面积大约60亩,生长着两万株的李杏杂交后代,每一株都是不一样的,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工作人员将根据科研需求选出需要的株系进行研究。

  李、杏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特别适宜贫困山区种植。创制综合性状优良、耐存贮的品种,是解决李杏产业规模化的关键。20多年来,熊岳果树所李杏团队配制李、杏杂交组合100多个,从2万余株杂交实生苗中培育出“国丰”“国强”“国富”“国之鲜”杏和“国美”“国丽”“国峰”李等系列自主研发并适宜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15个新品种。

  李杏种质资源圃丰富的种质资源,也让享誉全国的福建古田奈李和重庆巫山脆李跨越山海与这里建立了关联。来自于李杏种质资源圃的这两个品种,在当地都已经形成优势产业,取得很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摇钱树”结出了“致富果”。

  在样本中寻新,在基因中掘“金”

  种质资源基因库越完备,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的可能性越大。自建圃以来,省果树所李杏研究团队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加紧对李杏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编目和分发利用,为生产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为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及院校提供了大量试材。这个团队的两代人矢志不渝地坚守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让传统果业拥有智慧之“芯”。

  李杏圃的资源育苗区,也被工作人员称为种质资源的幼儿园。这里有一棵标有黔南独山县的小苗是去年在贵州独山县发现并带回的,它在这里生长一年后会被移栽到野生苗圃里定植保存。它在工作人员眼中是非常宝贵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颗种子来之不易,是他们当时在九寨沟足足走了3天寻找到的。

  刘硕,法国波尔多大学博士毕业,是团队里的中坚力量。前几天,他刚刚从云南出差回营,带回来上百份珍贵的样本,这些样本在他眼里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宝贵。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他都在外出差,寻找李杏特异种质资源,这些年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只辛苦,还常常和危险相伴。“特别是西南地区,像山洪是经常会遇到的。还有,我们在考察过程中,还会经常遭遇汽车抛锚。”省果树所副所长刘硕说。

  千难万险阻挡不了李杏研究团队前进的脚步,这个平均年龄37岁的年轻团队,正铆足干劲在“一颗种子”创新上凿石开路、攻坚克难,打一场大国种业振兴的翻身仗。团队的研究实习员刘家成正在利用电子鼻对杏子果实进行精准鉴定,他身为团队里的新生代,操作起先进仪器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台仪器俗称电子鼻,它是通过对鼻子的模拟,对果实的香味进行细化分析。用这个仪器就可以把香气具体的组成成分通过一个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一些醇类的物质或一些醛类的物质含量,是高是低都可以显现。有这个仪器之后,就可以把香气转化成一个数量性状,进行细化评价。”刘家成说。

  从闻气味尝滋味到电子鼻、电子舌的运用,李杏研发团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样本中寻新,在基因中掘“金”。近年来,团队还与法国国家农科院、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联合共建国际杏研究联合实验室;与米兰大学、智利大学共建核果类果树遗传与育种国际研究中心,每年都有很多访问学者前来做科研攻关。一茬接着一茬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凭着对“三农”的情怀、对事业的执着、对果树的热爱,远离大城市的热闹、繁华,加入团队合力攻坚,给李杏种质资源事业带来无限可能,让果业生产力的潜能酣畅释放。


原文链接:http://nyncj.yingkou.gov.cn/001/20220715/e6f9714a-74d7-4721-91c2-7f56a349805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