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如何建?

时间:2022-08-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安徽要强农业必须强,安徽要美农村必须美,安徽要富农民必须富。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安徽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通过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五化”路径,力争安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冲刺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一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板。到2035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优质专用粮达7000万亩

  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始终是首要任务。《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300万亩,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到2025年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000万亩。创建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50家以上,发展畜禽生产、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5家以上。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达到100万亩,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00万亩。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瞄准沪苏浙年入8000亿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实施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重大工程。实施“158”行动计划。围绕长三角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建设面向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省示范基地超过500家,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

  实施农产品加工“一县一园(区)”创建工程、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工程、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工程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等。到2025年,培育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300亿元强县10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强园10个以上。全省培育100个特色产业强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示范镇500个。创建1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个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达3亿人次。

  “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实施“食安安徽”建设计划。培育“食安安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含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企业)3000家、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基地(园区)50个、食品安全街区(小镇)50个、食品安全示范县60个,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食品产业新格局。

  实施美丽乡村“441”工程

  《规划》强调,将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建设徽风皖韵美丽乡村。

  “十四五”时期,全省实施乡村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工程5000公里以上,乡村道路延伸连通工程10000公里以上。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同时,通过实施乡村教育提升工程,在学生平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实施健康乡村计划,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实施养老服务进乡村工程,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各地开展养护院、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441”工程。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40000个左右美丽乡村自然村庄和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提升10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推动乡镇服务功能向周边村庄延伸,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广泛共享。

  《规划》还提出,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1718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