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内参机要

平和:稻蛙种养喜共生,一田多用促增收

时间:2022-08-18 来源: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平和县芦溪镇芦丰村的“水稻+虎纹蛙”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模式,最近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放眼望去,数不清的虎纹蛙在稻田里蹦来蹦去,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乡村振兴景象。

  

“稻田蛙”生态立体循环农业是近年芦溪镇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种养模式的结合就是将人工养殖的虎纹蛙投放至稻田里,建立相互共生的关系,稻田为蛙提供栖息场所,蛙为稻田清除所生的害虫。

  

在芦丰村百亩稻田蛙养殖示范基地,金黄的稻田连成一片,工人正撸起袖子拿着镰刀,在稻田里割稻;稻田内成群结队的虎纹蛙时而嬉戏水中,时而跳上食台沐浴阳光。金黄色的稻谷配上阵阵蛙鸣,俨然一幅生态和谐、蛙稻共生的古法田园农耕美景。在今年5月份陆续放养的虎纹蛙,现在长势良好,已有拳头般大小,差不多有3-4两左右,标准的蛙是四两以上才算成品蛙,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销售,产生效益。

  

以前种水稻,水稻一年两季亩产才两千斤左右,现在改成‘稻田蛙’模式,虽然水稻产量下降了,但由于不施化肥农药,稻米质量提上去了,价格也翻了一番,而且还增加了‘稻田蛙’的收入,一亩大概有3000-3500斤的蛙,市场价大约在十元左右,产生可观的效益。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能获得水稻和养蛙的双份收益,自然就成了农民赚钱的好路子。

  

  
原文链接:http://nyncj.zhangzhou.gov.cn/cms/html/zzsnyj/2022-08-18/18820544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