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23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一、小麦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赤霉病:预计4级中等偏重发生。病菌侵染高峰期在4月上中旬,田间显症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预计今年4月上中旬条锈病和赤霉病病菌叠加侵染为害的风险较大。
2.小麦条锈病:预计全市3级中等发生,汉江沿河局部4级中等偏重发生,迟于常年。
3.小麦纹枯病:预计3级中等发生,地势低洼的水田5级大发生。
4.小麦白粉病:预计2级中等偏轻发生。
5.小麦粘虫:预计局部4级中等偏重发生。
6.小麦麦圆蜘蛛:预计2级中等偏轻发生,局部4级中等偏重发生。
7.小麦蚜虫:预计2级中等偏轻发生,北部岗地局部4级中等偏重发生。
主要依据:
(1)菌源因素。外地、本地条锈病发生情况: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信息,云贵等西南麦区条锈病秋冬发生较常年重,截止2月上旬,重庆已有5个区发现病点;我省2月16日在荆州零星见病;我市条锈病尚未见病,属常年见病偏迟年份。小麦纹枯病属常发性病害,田间菌源十分丰富。
(2)病虫基数。近期市站会同各县市区普查,去冬今春以来全市降雨量偏少,田间墒情普遍不足,全市小麦纹枯病发生较常年同期偏轻。全市小麦纹枯病病田率平均12.9%,病株率0-7.6%,平均2.1%。其中宜城调查:小麦纹枯病病田率14.3%,病株率0-7.2%,平均3.0%;枣阳调查:小麦纹枯病病田率13.5%,病株率0-2.2%,平均0.7%。襄州纹枯病病田率11.1%,病株率平均0.8%。麦圆蜘蛛田间发生普遍,全市整体发生较常年同期偏轻。全市小麦麦圆蜘蛛平均百株螨量为56.2头,最高百株螨量620头。其中枣阳2月6-7日调查:麦圆蜘蛛平均百株螨量为80.2头,最高百株螨量550头。年前调查,麦圆蜘蛛百株螨量0-1030.6头,平均百株螨量为105.6头,超过防治标准的田块占比达10%。宜城2月9日调查:麦圆蜘蛛平均百株螨量为50.0头,最高百株螨量400头。襄州2月9-10日调查:麦圆蜘蛛平均百株螨量为34.7头,最高百株螨量620头。
(3)气象及种植因素。目前我市种植小麦品种大部分对赤霉病的抗性较差,同时田间菌源广泛存在。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据气象预报,3-4月降水量为100~130毫米,正常略偏少。初春气温快速上升,随后3月底4月初发生“倒春寒”可能性较大,同期降水增多,发生连阴雨概率大。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总体有利于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二、油菜病虫发生趋势
油菜菌核病:预计3级中等发生,局部感病品种发生程度5级。
主要依据:
(1)菌源因素。田间菌源广泛存在,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上重大的常发性病害,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连作、秸秆还田导致田间菌源量较多。油菜田邻近的蔬菜地和油麦轮作的麦田都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来源。
(2)种植因素。子囊盘将在3月中下旬进入萌发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度较高。油菜年前长势较旺,冻害程度较往年重,抗病性降低,菌核病发生风险较大。
(3)气象因素。气象预报我市2023年春播期(3―4月)平均气温为13.5~14.5℃,偏高0.4℃左右;3―4月降水量为100~130毫米,正常略偏少,总体有利于菌核病菌的侵染流行。
三、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
1.二化螟:预计一代3级中等,局部早插田5级大发生。二代3级中等发生。
2.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预计稻飞虱主害代为4级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3级中等、局部4级中等偏重发生。
3.稻瘟病:预计3级中等发生,常发区的感病品种4级中等偏重发生。
4.稻纹枯病:预计4级中等偏重发生,长期灌深水的低洼田5级大发生。
5.稻曲病和穗期综合症:预计3级中等局部感病品种4级中等偏重发生。
主要依据:
(1)二化螟越冬基数仍然属于偏高年份。枣阳二化螟冬后调查亩活虫量913.5头,比去年减少9.73%,比历年减少13.72%;宜城今年冬后基数亩平虫量853.6头,比历年减少1.9%,比历年减少5.7%。襄州区今年冬后基数亩平虫量962.8头,比去年减少1.7%,比历年减少7.39%。南漳二化螟冬后调查亩虫量4205.5头,比去年增加35%,比历年高45%。
(2)七、八月份的高温高湿条件适宜纹枯病发生。目前我市种植的绝大多数品种抗性差,一旦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阴雨天气,将导致大面积流行。
四、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
1.玉米螟:预计一代玉米螟4级中等偏重发生,主要在春玉米上为害,二代、三代玉米螟3级中等局部4级中等偏重发生。
2.棉铃虫、粘虫:预计三代、四代棉铃虫3级中等发生,粘虫3-4级中等偏重发生,为害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春玉米和苗期夏玉米。
3.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瘤黑粉病:预计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3级中等发生;瘤黑粉病2-3级中等发生。
主要依据:
(1)病虫基数:枣阳2月10-13日调查,玉米螟冬后百杆虫量14.7头,比去年减少9.26%,比历年增加39.%。宜城2月9日在玉米残杆调查,冬后基数为3头/百杆,与去年相同,比历年低1.0头/百杆。宜城调查冬前棉铃虫在玉米田越冬蛹量为8.0头/亩,比去年冬前越冬蛹量低2头/亩。
去年玉米成熟定局宜城调查:玉米大斑病病株率0-8.0%,平均2.0%,比前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病叶率0-1.5%,平均0.3%,比前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玉米纹枯病:病株率0-9.0%,比前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
(2)玉米生育特点:玉米为高杆作物,在玉米生育中后期玉米植株茎杆高大,不利于防治。
(3)受气候、品种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市玉米大斑病、锈病、纹枯病发生程度不重,田间病株率、病叶率低,菌源基数较低。
五、棉花病虫害发生趋势
1.棉花棉铃虫:二代2级中等偏轻发生,三、四代3级中等发生。
2.棉盲蝽:2代2-3级中等发生,3.4代3-4级中等偏重发生。
3.棉叶螨、棉蚜:3级中等发生,局部4级中等偏重发生。
4.红铃虫:1级发生。
5.枯黄萎病:2-3级中等发生。
主要依据:
(1)越冬基数:棉铃虫冬后基数比历年减少。枣阳调查,冬前基数6.7头/亩。冬后基数6.1头/亩,比去年同期高17.31%,比历年低21.39%。宜城调查,今年冬前棉田未查到越冬基数。棉田冬后基数6.0头/亩,比去年同期低2.0头/亩,比历年低5.0头/亩。
(2)栽培条件:我市棉花种植模式主要是瓜棉套种,当瓜果上市时,棉田基本不再施药,不利于控制棉铃虫发生为害。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nygl/scxx/202303/t20230309_31632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