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这个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来源:微观象州
近年来,思高村以坚实有力的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该村2017年获评自治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2018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获评自治区三星级基层党组织。
二是坚持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结合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清洁田园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整治活动,社区人居环境、整体风貌显著提升。投入200多万元对廖冰兄家乡一一大窝村进行了精心打造。种植优质林木绿化村屯,实施人饮工程,硬化全村2500多米的巷道,建成廖冰兄文化休闲广场、九曲廊桥。整合项目资金,新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18年大窝村获评为自治区绿色村屯。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内容,把农村领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强基础、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鼓励党员带头发家致富做示范,“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脱贫奔小康。2020年以来,该村培育了5名致富带头人,共帮助32名党员发展沙糖桔、沃柑、猕猴桃、古琶茶等特色种植业,建立屯村猕猴桃产业基地、沃柑产业示范园,为贫困户种养提供产业技术、信息指导等帮助,切实实现贫困户增收,确保了脱贫质量,对群众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思高村有种植“古琶茶”的传统,目前种植面积已有2600亩,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依托着这个“绿色产业”,思高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2021年,思高村176户约2600亩茶园土地,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402户农户发展茶产业,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实行“党支部+电商平台+供销点+制茶企业”模式,合理利用村级供销点原生态农产品源头供销资源,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及景区景点、大型电商、销售商等主体建立稳定供销关系,并依托县电子商务中心助推农用物资、茶产品以同城配送、直供直销等方式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广西象州元昌茶叶专业合作社由陈火珠发起,以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农户为主体,按照“自愿、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社员,于2013年8月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修订并审议通过了广西象州元昌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广西象州元昌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获得来宾市示范合作社,2017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合作社2020年获得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现拥有茶叶生产基地320亩,有社员52户。
该社主要是生产、加工古琶茶、古琶绿茶、古琶红茶、古琶白茶、生态茶的供销与推广。通过产业扶持、项目支持、政策激励等,对茶叶种苗基地、新基地建设及老茶园改造给予补贴,鼓励种植大户带头发展古琶茶种植,并引导村集体通过租赁、转包、参股等方式参与规模化经营。
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推广“企业指导+村社统筹+茶农实施”模式,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推行“机器换人”工程,通过招商引资,购入一批现代化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思高村建成标准厂房1800多平方米,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线3条,日处理茶叶鲜叶能力300公斤以上,年产量提高约50%。
一是实施“质量立茶”工程,严把质量关。推进古琶茶清洁化生产,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同时,严把产品准入关和检测关,为茶农建档立册并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推广生态茶园和信息化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茶叶产品来源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二是实施“品牌兴茶”工程,提升知名度。制定产品生产质量评定“两个标准”,实行色、香、味、形和包装“五个统一”,2020年古琶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鼓励扶持传统手工技艺发展,助推《古琶茶制作技艺》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古琶茶采用先进技术和民间传统方法精制而成,开发“紫芽”“妙皇春”等6款茶品牌,远销各地。
三是实施“文旅活茶”工程,丰富茶内涵。按照“产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思路,打造集观光、体验、展示、销售“四位一体”的古琶茶制作基地,利用古琶茶文化、廖冰兄文化及天盖山、大梭瀑布等周边生态景点,定期举办茶文化乡村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多种特色食品,丰富古琶茶产品内涵,实现茶旅融合。2021年,思高村古琶茶产值达5000多万元。
思高村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积极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条。通过“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广西象州元昌茶叶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整合村集体的资金、闲置房产、流转土地,打造标准化茶产业生产基地200亩,并依托标准化管理,延长茶园可采摘期1-1.5个月,新增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产品包装等务工环节,直接带动附近村民400多人参与,人年均增收3000多元。在标准化管理基础上,茶农每亩收入达5000元左右。
原文链接:http://nyncj.laibin.gov.cn/bmdt/t1612122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