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大荒沟村:以“特”为基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富美”样板
大荒沟村位于通化县东北部,辖区面积37.6平方公里,全村398户1086人,党员34名。曾经的大荒沟村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的乡村振兴重点村,无产业、无项目、无资源。但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走进大荒沟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功能齐全的村部,星罗棋布的红色民宿,干净整洁并充满红色气息的农家小院……基层党组织如何带领群众畅通乡村“富美”之路?大荒沟村党支部立足村情、以“特”为基,为群众致富、村子变美开出一剂“良方”。
赓续血脉,打造“红色文化示范带”
在驻村第一书记的组织下,大荒沟村多次召开支委会和“两委”联席会议,探索村里发展思路。经过反复论证,村党支部提出探索推行“一带两翼”工作模式,即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示范带”,带动“新兴红色产业、引导村民自治”两翼共展。
推动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思路有了,关键在于行动。大荒沟村有着完整的红色历史沿革,在发展规划上,村党支部紧扣“红色文化”这一主线,将当地抗联遗址遗迹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主打红色教育主题,让红色血脉、红色文化晕染到乡村每一个角落。为提升红色品牌影响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全力扶持,申请5000万元扶持资金,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设了主体建筑总面积4000平方米,集演出、教学、会务接待、餐饮、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东北抗联文化园,为打造东北抗联红色教育集聚中心提供阵地保障,高效拉动了县域内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赋能兴林镇大荒沟村红色产业振兴。
整合资源,延伸“红色产业链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做活“特”字产业方面,大荒沟村坚持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红色示范带”区位优势,把“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为了让游客、学员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村集体打造4家精品民宿,带动4户村民发展民宿,升级改造主街道27家商铺,村内红色休闲旅游的基调越来越清晰,游客及学员从了解村风村俗、红色文化上,全方位体验红色乡村生活。“住乡村民宿、吃山野土菜、踏抗联足迹、听红色故事”成为大荒沟村响亮的品牌,实现了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融合。红色教育方面,通过“穿一回抗联服装、吃一顿抗联饭菜、走一段抗联小路、学一首抗联歌曲、听一回抗联故事、看一看抗联文物、买一些抗联土特产”的方式,使学员切身体验一次抗联生活,重温当年抗联将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迈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第一步后,大荒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又带领村党支部马不停蹄地研究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为延伸产业链条,该村立足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做实全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通化县红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了“哈尼河里”品牌,创建了“荒沟印象”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人参、林蛙油、松籽、核桃、榛子、木耳、蓝莓等一系列农特产品,在电商通化商盟及通化师范学院乡村电商等平台进行销售。目前,村集体经济由2020年的1.8万元猛增到现在的96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村庄要实现长远发展,治理水平是关键。大荒沟村党支部突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探索“三治”融合、智慧治理的“党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形成“群众说了算,干部领着干”的良好氛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为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激发农村党员为民干事热情,村党支部为全村24户党员家庭安装“党员之家”示范牌,探索建立“群众吹哨、党员报到”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党员划片治理、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党员示范引领等制度,让党员荣誉感体现出来、身份亮出来、形象树起来,使“党员之家”示范牌成为每名党员助推村庄治理的“责任状”“监督台”和“正容镜”。
“民齐者强”,为激发村民自治力量,村党支部从引导村民自治入手,根据全村纵横布局,构建红色网格长——红色片长——红色巷路长为基本框架的“三长制”治理体系。编制《关于大荒沟村巷路长选聘及待遇机制的工作方案》,选聘16名巷路长,提供每年“2000元基本工资+绩效奖励”薪资补助,统一购置意外伤害保险,推行“四必须”“三到场”“两清楚”“一掌握”工作要求,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包联到户、覆盖全员”的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友邻携手、相知相帮”互助组,引导居民牵手邻里,共建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集中观看《抗联印记·血沃兴林》红色抗联大型情景话剧,特别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党史题材电影,让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学习党的历史,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针对解决群众法治意识淡薄问题,村党支部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通过选聘辅警、调解员担任工作室成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构建了由乡镇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与村“三长”组成的纠纷化解新格局,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支撑。
多年来,在大荒沟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的红色文化得以延续。村党支部依托村内红色资源禀赋,围绕红色教育路线开放,大力提升村内红色文化底蕴。以“重走抗联路”为主线,开发设计5条红色教育线路,通过干部培训、教育研学、拓展培训等“教育+”模式,向通化地区及周边的白山市、抚顺市、大连市等多地辐射,点线面联动发展,每年有1万多名党员干部到村接受红色教育。红色产业得以壮大。大荒沟村立足资源禀赋和红色资源优势,盘活现有各类资源、资产、资金,以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模式,让村集体有钱、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红色旅游产业在带动村内经济发展、百姓增收的同时,还促进了餐饮、住宿、农产品、旅游文创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村内土特产品种植加工、特色有机农林产业营销规模逐年扩大,特色农产品销路稳定。在各项红色产业带动下,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200元。基层治理得以提升。为打造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村党支部多次对接联通、电信公司,研究探索“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并搭建党建云平台、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平台、数字乡村平台、通化商盟平台、智慧大喇叭等五大版块,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进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转变,以“互联网+”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可视化、信息化水平。通过“党建+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大荒沟村切实调动起各方面参与农村协调共治的主动性,推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4/t20230420_86959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