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资讯

沃野田畴绘新景 振兴乡村势如虹——集安市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3-04-21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优雅恬静,村村寨寨树木葱茏,鲜花盛开,人在景中,放眼山川沃野,果林茂盛,参花吐艳……这就是集安市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多年来,集安市牢牢把握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支撑为总体思路,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通过千村示范、乡村旅游点创建等一系列行动,把一个个“亮点”连成一道道风景,在集安大地上燃起美丽乡村的“燎原星火”。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抓好“指挥部”,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保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压实县级领导责任、部门行业责任、干部帮扶责任。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暨重点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关于市领导联系包保重点村和向重点村选派驻村干部的实施方案》《集安市“民营企业帮扶乡村振兴重点村”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职责分工,成立8个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以“五化”工作法明责任、定任务、抓落实,推动各村产业发展、项目谋划落到实处。奏响“协奏曲”,建立全省首个集乡创服务、党建服务、文创产品展示、非遗研发、第一书记之家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乡创服务中心”。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依托乡创中心大力开展驻村干部履职培训,实现驻村干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双提升。采取“1+4”模式开展帮扶成效考核。采取“远程调度+实地踏查”相结合模式,全面了解掌握驻村干部出勤和履职情况,确保驻村干部真驻村、真帮扶。

  落实责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新成果”。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集安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集安市“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摸排整改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健全完善脱贫户动态管理监测体系,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因疫、因灾、因病、因意外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严守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文化赋能,构筑乡村文化“硬支撑”。集安市坚持“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的发展格局,以文化赋能为核心,以提升村集体收入为目标,立足各村现实状况,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种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扶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以多元化发展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实现“点上靓、线上美”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效果。依据重点村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文化元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思路,打造品牌效应。集安市乡创服务中心项目实现了乡创服务、重点村党建服务中心、重点村文创产品展示中心、集安市乡创非遗研发工作室、乡村振兴重点村驻村干部交流中心等五大功能;同时与吉林大学等高校达成了校企合作共识,实现资源互补共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多元产业,构筑乡村经济“新格局”。做强做大特色产业。突出发展种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扶持农特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光伏发电、休闲康养等特色产业。对人参、冰葡萄等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基地建设、新品研发、建立产业联盟(协会)、提升产品质量等目标任务落实,努力实现人参、葡萄产业由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想方设法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的持续造血功能,通过深挖当地特色文化,把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结合起来,打造特色乡村品牌。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主题民宿、农家乐等,做足“看、吃、住、游”文章,做到既重“面子”扮美家园,又重“里子”增加收入,全力集聚人气,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中央和省级扶持项目+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模式,引导周边农民发展蓝莓、五味子、板栗、蜜蜂、渔业养殖等特色产业。抓龙头企业带动,延伸拓展人参、葡萄等农特产业链条,提高乡村产品的附加值。深化媒体合作,大力推介人参、冰酒等特色产品,增加集安“节气”效应,提升“野山参节”“冰酒节”“枫叶节”等著名节事品牌的知名度。

  千村示范,助推乡村振兴“展新颜”。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村庄发展,分类编制用好村庄规划,实现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加快推进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推进工作机制。以“五化”方式明责任、定任务、抓落实;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侧重扶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狠抓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增设垃圾压缩转运站,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运设施建设密度,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了“村村干净”“户户整洁”;鼓励村民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和党员为基础,组建以营造生态乡村和文化乡村为背景的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带头参与公共设施管理维护、美化绿化、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按照“九有六无”标准和“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以“三个建立、三个突出、三个活动”为具体工作举措,全面开展示范村创建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持续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农民文化节、送戏下乡、文化惠民进景点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重点文化民生工程、民生项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集安市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到首要位置,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目标,持续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全面提升重点村建设品质,让群众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4/t20230418_86943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