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制动态

湖口:“四美”宅改演绎团山蝶变

时间:2023-11-11 来源:九江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湖口县城山镇团山村以美丽布局为标准、以美丽打造为抓手、以美丽经济为路径、以美丽样板为目标,全力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一抹抹“四美”“点睛之笔”,催生出一片片风景,一场场“四美”缤纷演绎,蝶变出一个个景区。团山村“宅改”中的“四美”实践,大大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美对标、至美坐标、和美目标,做优宅改的美丽布局

  一是精美对标,“一盘棋”推进。全村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村支部一把手工程”整体推进,按照全县《关于农村集体收储预留宅基地保障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用地的通知》,《农村宅基地管理使用村民议事协商制度》《关于加快全县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村支部切实担负“一线总指挥”职责,定期定点推进建设,统筹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步调一致抓推进、比学赶超争示范的工作局面,凝聚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强大合力。

  二是至美坐标,“一张图”规划。全村坚持规划设计为引领,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优化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根植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探索推行“合村并居、就地上楼、统规自建”等建房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住房。将村庄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规划图”引领“作战图”。村庄建设主体按照各美其美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挖掘乡土特色、农耕特质、地域特点,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做到“一片一景”。宅基地需搬迁的,整体搬迁到团山中心村。中心村则依托省级森林公园、养殖水面及粮油生产基地,按照荷塘月色蛙声里、五谷丰登丰收里、灯火万家幸福里、生态绿色春风里的主题开展规划设计,实现特色产业、宜居生活、美丽乡愁的有机融合。

  三是和美目标,“一把尺”奖惩。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示范村庄建设,按照“彰显地域特色、设施配套完善、乡村管理规范、人居环境美好”标准要求,全村建立“村、组、员”三级农房建设管理责任机制和房屋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等全程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有人抓,有落实。对拆迁户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给予农房补贴。对宅基地农民建房审批和执法权,在村民委员会成员中明确1人兼任村级建房协管员,协助开展农房日常监管。村落(屋场)因地制宜提出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建设目标,并制定了11项基本要求、23项具体建设标准和45项验收指标,严格对照标准进行考核验收,对美丽宜居村给予奖补,推动美丽宜居村庄标准化建设。

  

  “美”在特色,“美”在底色, “美”在本色,做活宅改的美丽打造

  村庄之美,美在乡土特色、美在生态底色、美在田园本色。团山村宅改探索推行“六统一”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屋场选址、统一监督管理、统一竣工验收,聚集群众合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建设格局。

  一是创新求异,“美”在特色,独特乡愁展魅力。为“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尊重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保护好村落风貌的同时,又极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村民享受现代科技之便。全村严格落实建房“带图审批”制度,推动村民改造建设既符合村庄整体风貌,又错落有致、别具特色的新农房。中心村在全县统一提供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挑选了10多种农房户型推广使用,一排农房一个户型,既保证了整齐划一的统一,又能让农户自由选择各自风格的户型,达到在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状况下,又保持了各具特色,不搞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一条道跑到黑”古板僵化机械模式。在不破坏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全村下大力气实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不断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全村农房从立面色彩、高度、面积、外观式样和形态风格等方面着手,对风貌不协调、观感差、破损严重的农房实施风貌改造,改造后农房的整体色调、风格特点要与周围建筑和自然环境相协调,重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展现出独特的乡愁魅力。团山村对农户管控持续加码,实现了风貌蝶变,一个更具山水清丽之美、形态精致之美、人文气韵之美的团山款款而来。

  二是生态托底,“美”在底色,绿色家园提品质。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是共同富裕的基石,全村把环境和美、村风和鸣作为宅基地制度改革重要评价指标,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如今的团山村,居住环境令城里人羡慕,家家建得像别墅,户户美得是花园。村居民房不仅屋顶不漏、屋底不堵、管线不乱、楼道不暗、上楼不难,更是一幅推窗见绿、行路见荫、出门见景、转角入园的山水田园新图景。“团山宜居”正在成为老百姓看得见的幸福。

  三是环境提升,“美”在本色,把美丽“植进”千家万户,刷亮村庄“颜值”。全村聚焦农村公共空间私占乱用脏乱差等突出问题,集中人财物力量,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现村容村貌“颜值”大提升。中心村用打造的画笔,不断细细描绘村落细微之处,徐徐铺展美丽生活的新画卷。为做到一户庭院一处风景,串起千家万户美丽成线。全村将人居环境与“美丽庭院”建设相结合,从“洁”字入手,做“美”字文章,村里请来专门的庭陵设计师,让群众先“点菜”,建好了再“点赞”。通过实施户外厕所改造、拆除乱建畜舍禽舍、清移庭院杂物、清理草垛和污水垃圾治理等,提升庭院整洁度。鼓励村民依据个人喜好、经济条件在庭院内外空间种植各色花卉苗木,进行适度绿化、美化,适度发展庭院经济,努力将庭院打造成小花园、小果园,让庭院有“看头”也有“赚头”扮靓乡村大颜值,点亮村民好生活。

  

  美丽梦想,美丽奋斗,美丽变现,做强宅改的美丽经济

  全村紧扣《关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入股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和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产业的指导意见》,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倾力盘活利用好宅基地和闲置土地,着力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致力产业振兴,推动美丽建设向美丽生活、美丽经济转变。

  一是美丽梦想,品质提升,打造和美家园。依据湖口县《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的暂行实施办法》,首先是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建房户需在本组组织村集体组织成员开会申请公示,村级核实把关材料是否真实有效,审查《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表》《农村宅基地使用承诺书》《农户用地建房征求相邻权利人意见书》、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组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记录复印件、会议照片,公示照片和村(居)民委员会的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审查意见和会议记录复印件。其次是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管理。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完善审核批准机制,建立“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制度,公布办理流程和申请要件,印制办事指南,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和掌上审批。严格用地建房全过程管理,依法科学选址,安全评估,控制距离,严格控制建房建筑规模,住房建设原则上不超过3层,总高度不超过11米(不含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坡顶按檐口高度计),每户建筑面积不得超过350平方米;确需建设3层以上住房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规定报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四到场”要求,必须办理《农民建房保险》,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再者是规范农房动态巡查管理。成立农村建房管理执法联合机构,建立动态巡查机制,依法组织开展农村用地建房动态巡查,充分利用宅基地监管移动APP,充分发挥基层自治,运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村务公示等方式实施规范管理,推行农村住宅建设“六公开”制度(村庄规划公开、审批程序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建房名单公开、审批结果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公开)。切实做到对涉及宅基地使用、建房规划、建设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通过三个规范的有效实行,农房品质不断提升,和美家园令人羡慕。

  二是美丽奋斗,共建共享,把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堵点痛点”变为“幸福支点”。全村着力挖掘梳理边角地、微空间、交叉口,布局打造小型公园2个、改造口袋公园30余个,推动美丽建设向美丽生活的转变。村组、理事会通过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改造卫生厕所28座、拆除旧房圈舍180平方米、刷坡整修2000平方米、平整场地2600平方米、清运土方3900平方米,健全村民理事会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等协商管理制度,完善宅基地用地标准,指导宅基地合理布局、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努力让美丽家园成为实现群众“生活指数”倍增的重要支点。一个“生态宜居”的团山,正款款走来。

  三是美丽变现,村强民富,美丽资源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好生态、好风景,就是好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沉睡”的绿色资源“活”起来、“美”起来,让闲置的地基和农房成为“黄金屋”,激活乡村经济。团山村充分发挥乡贤人脉的资源优势,成功吸引3名本土人才回村开发,将1840亩林地、600余亩水面、1200平方米的空闲宅基地,流转到九江康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民不仅可以用林地、水面、闲置宅基地入股分红,又不用外出打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美生活,做好宅改的美丽样板

  全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

  一是各美其美,尽享美好。团山村是一个由9个自然湾组成的中心村,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硬件”要求,加强对供电、供水、能源、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及整治,对“蜘蛛网”状的电力线、通讯线、电视线等“三线”实施手术,强弱电一律地埋铺设。对曾经“灰头土脸”的水泥墙,进行统一装扮。一幅幅活灵活现、温馨自然的艺术墙绘跃然呈现在村头墙壁上,使原本单调的墙面有了温度,也有了“灵魂”。一面面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成为文化阵地,点亮了精神新“妆容”,乡村的“脸面”更动容。

  二是美美与共,安享生活。农村道路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2022年以来,团山村把握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不断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改造出行道路等级,拓宽修建2.3公里的柏油路,打通了村里连接省道的致富路。采用四级农村道路标准,将原先弯弯曲曲的道路相对取直,坑洼不平的水泥路实行“白改黑”,路宽从原来3米升级到6.5米,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亮化,路两旁栽种了景观树绿化,以乔木为主,乔、灌、花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结合,道路中间用三色彩线美化。同时,对村庄之间的小路,村庄周边的环形路全面大幅度提升,村庄道路曲径通幽,两旁地面铺设草坪种植花草,防止杂草胡乱生长,努力将村庄道路打造成一条条自然成趣、绿量丰厚、色彩丰富的景观大道。

  三是和美生活,幸福荡漾。村级河道是水网体系中的毛细血管,和老百姓生活贴得最近。2021年以来,团山村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为主抓手,按照“水系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规划要求,对河道塘堰等水域开展综合治理,健全行洪排涝体系,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村里还持续发力强化荒坡荒滩绿化美化,增加常绿树木、藤本月季及花灌木;在自然景观中植入人文景观,主河道边建有亲水平台、垂钓石凳、公益景观小品等设施,打造局部小景点,让村民可以亲水、游玩、休憩,细“治”入微,打造造福村民的“生态河”“幸福河”。

  


原文链接:http://nyncj.jiujiang.gov.cn/zwzx/gzdt/xqdt/202311/t20231108_62795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