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篮撬动大产业特色产业“绿”起来
近日,在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镇)评选中,南京市六合区获评特色县,溧水区和凤镇、六合区马鞍街道获评特色镇。在同时发布的“江苏味美菜园”榜单中,南京市共有15家基地上榜,数量居全省首位。
据介绍,2020年南京蔬菜播种面积120万亩,产量280万吨,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近日,“科金兴农下午茶”系列活动之南京市绿色蔬菜产业链服务对接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南京市瞄准中高端精品蔬菜定位,打造绿色蔬菜全产业链,预计2025年全市绿色蔬菜产业链三产总产值将从今年的68亿元增长至100亿元。
培育新品种,一年四季能吃“青”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南京人对蔬菜,尤其是叶菜的钟爱可见一斑。小白菜在严寒和酷暑中不适合生长,而现在南京人全年都可以吃到,得益于背后强大的品种优势。
位于浦口区国家级农创园的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拥有全国数量最多、品类最全的小白菜种质资源材料。“长江中下游是小白菜的起源地,也是主产区,具有很强的种质资源优势。”研究院副院长夏彭飞介绍,研究院现拥有4600多份小白菜种质资源及材料。
研究院培育出耐寒耐热的新品种,耐寒型的乌塌菜则可以抵御-10℃的低温,耐热型的新快白填补了夏季伏期白梗菜品种的空白,生长速度是本地矮脚黄的2倍,经济效益好。“有了这些新品种,南京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小白菜了。”
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已建有育种科研及原种扩繁基地150亩、委托制繁种基地1000亩,今年将生产10万公斤优良杂交蔬菜种子。“我们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格局,开发高产、稳产、优质的品种服务于农业生产,输出给南京本地的蔬菜基地,带动本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做强南京蔬菜种业。”
目前,新快白1号已经被列入南京市小白菜品种推广计划。下一步,南京将重点打造以小白菜、番茄为代表的高质量绿色蔬菜产业链。依托邹学校院士育种团队、省农科院、南农大等在宁高校和科研单位,组建立足南京、面向全国的开放型专家团队,推进工厂化育苗的发展。
推进机械化,节本增效上千万元
菜地上一台拖拉机正在作业,所到之处,旋耕、灭茬、平整,一气呵成。在江宁区谷里街道石坝社区的谷里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记者看见蔬菜基地正在机械化作业。“以前人工作业的时候要整三遍,现在机器走一遍就解决了!”南京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封刚说道。
有80台(套)作业的蔬菜机械助力,企业大胆开拓,种植蔬菜1万亩,成为南京近郊最大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叶菜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包括从耕整地、播种到植保、采收、包装等全过程。“农忙时,我们每月还需雇40到50个工人,但要是没有机械,要用的人工可多十倍都不止!”
农业机械化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封刚自己算过一笔账,自从实现机械化生产,每年每亩菜地节本增效了1500元,节约了人工成本上千万元。
“现阶段人工成本要占总成本的50%以上,而蔬菜机械化可节省用工60%以上、增加经济效益20%以上,加快发展蔬菜生产机械化是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主任蔡国芳说。
这是南京市推进蔬菜产业机械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还将加强新型蔬菜农机装备的示范推广,强化小白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动番茄生产在耕翻、水肥一体化、植保等环节机械广泛应用。
打通生产环节,7000吨尾菜隐藏数百万产值
尾菜处理曾是令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路晓华十分头疼的问题。合作社所在的和凤镇,每年3500亩蔬菜园区大约会产生7000吨的尾菜,如此大量的尾菜,此前被当作垃圾处理掉。而现在,这里的尾菜却变废为宝,成了“香饽饽”。
这正是由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撑的溧水区和凤镇城乡有机循环产业示范项目。尾菜汁液用于生产酵素肥产品,被施用于蔬菜种植,而尾菜残渣与经过预处理的餐厨浆料混匀,经过适当预处理,变成了一群小虫子黑水虻的食物。
饲养的黑水虻富含高蛋白,可以通过微波烘干设备成为虫干,变成水产养殖产业的饲料,其虫粪可以进行发酵处理,作为有机肥料。项目实施后,每年可生产黑水虻鲜虫约2500吨、虫粪有机肥约4500吨,每年可实现销售额8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蔬菜产业的潜力不仅在传统的蔬菜生产种植和销售环节,产业链的延伸开发出更多发展可能。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还结合乡村游的趋势,将盆栽蔬菜作为新的增长点。“小朋友自己DIY盆栽蔬菜,让蔬菜像花卉一样在盆中‘绽放’,带回家后随吃随摘,也可以作为微型盆景点缀居室。”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冯顾城介绍,合作社还将一批养生盆栽蔬菜打入餐饮市场,和十几家酒店合作,连盆带菜一起送上餐桌,用餐的同时,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目前,合作社盆栽蔬菜每月收益能达到10万元左右。
“蔬菜产业是高效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南京走的是中高端精品绿色蔬菜定位,发展前景广阔。”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屹说道,要坚持链式发展思维,全链统筹要素配置,聚焦产前、产中、产后薄弱环节,着力长链、锻链、补链,构建贯穿科技研发、育种育苗、生产种植、加工、冷链物流、营销推广、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全过程产业链条,推进绿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107/t20210706_3027486.html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