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维权动态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 探索廊坊特色发展新模式

时间:2021-08-23 来源:廊坊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近年来,廊坊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全域整治、连片打造、三区同建、四村联创’的要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8月18日,在河北廊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廊坊市委农办副主任、二级调研员王龙江通报廊坊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主要成果及做法。

  

  新闻发布会现场。 廊坊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介绍,廊坊市每个县(市、区)都确定了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创建10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其中,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4个,分别是大厂县生态休闲综合示范区、固安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区、香河锦绣潮白生态休闲示范区、三河市杨庄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出了新路,探索出具有廊坊特色的宝贵经验。

  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建立了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分别包联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市、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包市级示范区;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亲自抓,实行旬汇报、月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定期深入村街实地调研,分析研判和解决在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及科技、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难题,确保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

  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按照结合"集中资源、体现特色";的要求,加强和完善规划,制定推进工作方案,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

  

  廊坊美丽新农村。廊坊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廊坊的农村街道。廊坊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规划建设质量高

  廊坊市乡村振兴示范区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条件,把新型社区、产业园区和生态功能区统筹考虑,坚持三区统建,多规合一,一体规划。10个示范区聘请了高水平专业规划机构,突出各自优势和特色,高质量编制了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全市10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共涉及375个村庄,总面积659.79平方公里,人口40.77万人,构建了全域整治、成方连片、三区同建、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强化项目支撑推动。示范区共谋划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治理等方面项目272个,总投资近120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228个,累计完成投资98.96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4.4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84.54亿元。

  惠民幸福指数高

  廊坊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率先坚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优先改善民生,加大农村产业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示范区200余个工程项目中,直接涉及民生项目达120多个,建设内容包括乡村道路、教育、医疗、文化及厕所改造、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亮化美化等民生项目,2021年4个省级示范区共谋划了乡村生活类、生产类、生态类等重点项目38个,已完成项目建设13个,正在进场施工的6个,正在办理前期规划设计等手续的19个。目前,已完成投资2.055亿元。占总投资的26%。

  一大批推进乡村示范区发展的新模式新典型大量涌现。固安县探索实践了"联村并建";"园村结对";"企村融合";"产村共进";等4种创建模式,培育了38个较为成熟的组团片区,收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强、乡村增美的多重效果。香河县充分利用潮白河水系资源和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打造了特色花果种植、景泰蓝加工、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模式。三河市构建起了市村通、村村通、路路通的路网格局,开通了6条纯电城乡公交车线路,实现了村街道路晴天无尘土、雨天不泥泞、村村通公交的目标。(王树超、齐茵)

  

  廊坊香河县夏季农村风光。 廊坊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原文链接:http://nyncj.lf.gov.cn/lf/2021/nyxx_1_08/26416.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