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活力足乡村美 聚力而行绘就乡村锦绣画卷聚力而行绘就乡村锦绣画卷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五年来,通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科学的决策、有力的举措,书写了产业兴、活力足、乡村美的“三农”新篇章。 突出“特”字,产业更兴旺打造品牌,“口袋”鼓起来 走进现代农业产业园集安市泰盛参业有限公司的人参种植基地,近百名村民正在参地里收参,一颗颗体态玲珑的人参被起获,参农们喜笑颜开,多年护养,今成硕果,他们布满笑容的面庞,写满了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集安市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多年培育,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惟一一个人参类产业园,也是全省惟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内人参种植面积发展到17.3万亩,产量占全国1/10;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村委会)+农户” 联结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92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户,园内近36%农户加入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等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保底+分 红”、入股分红、租金和劳务收益等多样化的农民增收模式,带农增收明显。2020年,产业园总产值83亿元,人参产业产值70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84%。 五年来,我市立足本地实际和产业基础,着力做好“特”字文章,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等方面精准入手,及时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打造了人参、葡萄、绿优稻米、中小药材、林特山珍、畜牧业六大龙型经济。通过园区化、片区化、示范区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链、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六大农业龙型经济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2020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23元,年均递增7.4%。 我市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品牌培育,让特色形成品牌、让品牌形成效益。目前,全市认证绿色食品76个、有机农产品1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创建集安人参、集安山葡萄、通化蓝莓3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通化县人参、柳河山葡萄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了快大人参市场、清河野山参交易中心2个全国最大的园参和野山参交易市场,通化“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数量达到132个,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中,拥有新开河、益盛、紫鑫3件中国驰名商标,7件吉林省著名商标,12件通化知名商标。 鼓励连片“抱团”发展,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尝试线上直播“带货”……我市多措并举深耕本土品牌,在品牌效益的持续释放下,大量农特产品走出通化、香飘万里。通化县鲜食玉米远销国内上海、宁波、武汉等地,出口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通化葡萄酒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类酒类大赛中累计荣获金奖56个、银奖铜奖61个,代表着“世界的中国风土、中国的民族产业、吉林的文化品牌、通化的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辉南大米”“柳河大米”“新开河贡米”等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品种,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预计六大龙型经济可实现产值372亿元,年均递增5%。 转型融合,乡村变景区深化改革,农村有活力 太王镇钱湾村位于集安市的东北部,地处鸭绿江河谷地带,具有独特的“小江南”气候。过去,钱湾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村集体无收入。这几年,钱湾村着力打造成集餐饮、住宿、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已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春来,李子花、梨花、桃花争相绽放,花海烂漫;秋至,草木葱茏,硕果飘香,相继被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农广天地》和《味道》等栏目宣传报道,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成为我市乡村旅游新晋网红“打卡地”。 走产业融合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经济,找准产业融合点、培育融合支撑点、扎牢利益联结点,在农旅、农商和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全市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发展到近1000个,有10户企业荣获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称号,有58户企业荣获吉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称号。“观山看海品红酒,仲夏消暑通化游”“红酒怡情参康养,通化之旅四季宜”“尽赏多彩五花山”“雪舞通化城,燃情冰雪行”等9条精品线路入选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集安市、辉南县、通化县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称号,东昌区被授予“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东昌区康养旅游文化节”“柳河云岭枫叶节”“通化·集安鸭绿江河谷冰葡萄酒节”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节庆活动四季常新。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我市不断推进转型融合,着力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出了集安市的钱湾村、通天村,辉南县太平沟村、金川村,柳河县泉眼村,通化县鹿圈村、老岭村,东昌区夹皮村,二道江区菇园村等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许多曾经静寂的村庄红火了起来。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是我市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的举措之一。我市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迈出了新步伐,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整市试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产权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农业园区、“公司+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土地托管等新型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7.27万亩,流转率达到48.6%,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不断提高。 随着改革的深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实现了资本、技术、土地、劳力、市场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770户、4459个、2359家,培育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些经营主体有效激活了乡村的发展活力,带动农民踏上了增收致富的新征程。 纵深推进,村容现洁美连片打造,共享好环境 “整市推进整治,让乡村与美丽同行”。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的基础上,倾力实施农村村庄清洁、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乡村绿化美化“五大行动”。 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围绕“三清一改一建”5个方面24项任务落实,实现685个行政村全区域、全覆盖、无死角整治。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6亿元,清理整治庭院39.4万个(次)、农村道路1.5万公里、农村生活垃圾43.3万吨、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68.2万吨,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干净”“家家干净”目标。目前,全市创建美丽乡村101个、3A级示范村52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0.3万户,占全市农户的86.3%;行政村通硬化路率100%,自然屯通硬化路率96.8%。 在“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专项行动”中,按照“五有”标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治理,采取政府直管和购买第三方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生态处理模式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中,建设了8个国家级重点乡镇和1个“两江一河”沿线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对重点城镇、村屯等人口相对密集河段以及路边、桥边等易产生垃圾倾倒河段,集中开展“清四乱”行动,河道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在“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中,本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思路,五年来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4万户。统筹推进旅游厕所和公共厕所建设,全市300户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在“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中,按照“乔灌搭配、高低错落、针阔混交、见缝插绿、露土栽花”的原则,大力开展村庄、庭院、河流、沟渠、道路以及零星闲置地块绿化,打造了“春赏花、夏乘凉、秋尝果、冬戏雪”的美好家园。 每逢金秋,行走在通化大地,这座红色之城,康养之地,经过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似散落的珍珠,辉映着美丽乡村的流光溢彩。 “一股绳建设美丽乡村,一盘棋谋划全域旅游”。集安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坚持强投入、重融合、求实效、促发展,高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了乡村“颜值气质”,一批“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正“擦亮”乡村旅游最美底色。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辉南县按照“抓点成线、连线促面”原则,以50个精品示范屯为辐射点,以7条绿美精品线路为推进轴,正示范引领全县143个村实现整体提升,村庄正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县域振兴发展的基础,并与乡村旅游、美丽经济融合发展。 “一乡一屯一格局,一村一路一精品”。柳河县以干净整洁为基本目标,15个乡镇47个行政村的65个“精品村屯”建设工程全面推进,道路、边沟、围墙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已全面补齐。 “一村一诗,一村一魂”。通化县坚持文化赋韵,通过加大对乡村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及传统民俗艺术、村情村史、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发掘、传承和弘扬,实现了美丽乡村塑形铸魂,凝聚起了乡村振兴文化“精髓”。 “希望的田野百花齐放,蝶变的乡村向美而行”。依托主城区区位优势,东昌区、二道江区、医药高新区、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培育特色小镇、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四季精品旅游景区,发展围城经济、建设绿美家园,一幅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景扑面而来。 经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袤的通化大地,锦绣的农村田园已经引吭高歌在新时代的新征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沐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东风,扬起“生态强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的大旗,昂扬的通化正按照“一四五”发展思路,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保障机制,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谱写新时代通化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12/t20211221_83275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