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制人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2-02-21 来源:邢台市农业局 作者:佚名

  

   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对农村居民追求美丽宜居生活环境需求的积极回应,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农村环境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以扭转,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东部发达省市已超过9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5%;超过95%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尽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上工作成效明显,但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现代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仍面临一些亟须破解的难题,特别是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有待完善、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待增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为此,需在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典型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方式方法,加快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效。

  构建“党建引领、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治理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同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解读与执行容易理解偏差。同时,由于相应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有限,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为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格局,地方政府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将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政治优势转化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实际成效,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特许经营、奖励、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因地制宜探索整治提升技术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资源环境禀赋、气候条件、经济社会背景存在显著差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过程中,个别地区简单化推动实施,以少数几种技术模式和工程标准对复杂的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整治,既不符合发展规律,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中,各地应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群众乐于接受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科学论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技术和产品的针对性及适用性,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污水垃圾治理和厕所改造模式。

  明确农民主体责任,激励农民全方位参与。部分地区农民参与农村改厕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存在农民“当看客”“搭便车”等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效果。为此,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制度建设,做到农民主体责任有典可依、有据可查。通过村规民约、宣传教育、积分等方式,全方位、多形式提升农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正确认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民做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者、建设者、维护者、监督者。此外,要坚持村民自治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将“三治体系”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机结合,提升农民参与度和内在活力。

  强基固本,补足乡村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我国城乡人居环境发展不均衡,城市发展快、基础设施建设覆盖较为全面,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低,甚至部分偏远地区缺乏农村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现阶段可考虑将农村地下管网与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项目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完善相应管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和污水处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值得注意的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仅要注重改善基础设施的“硬件”条件,更要注重提升智慧化、数字化等“软件”配套水平,促进互联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粪污治理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一次建成、长久使用、稳定发挥作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效果。

  


原文链接:http://nync.xingtai.gov.cn/news_show.aspx?id=500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