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四维“组合拳”畅通大龄劳动者就业之路
龙南市聚焦大龄劳动者就业难问题,以岗位供给、技能培训、价值认可、权益保障为抓手,打出一套精准高效的四维就业“组合拳”,打通大龄劳动者就业最后一公里。
精准施策,双轮驱动岗位开发匹配。精准开发岗位供给,实行四级联动岗位收集机制,就业之家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动态收集园区企业用工信息;社区专职网格员定期摸排辖区个体工商户用人需求;精准开发养老助餐等适老民生服务岗位;鼓励引导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放宽招聘年龄限制,设立产线技术顾问、生产培训师等经验传承型岗位。自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摸排就业岗位4300余个。灵活开展岗位匹配,搭建“线上覆盖+线下渗透”立体服务平台,每周开展直播带岗、每月举办线下招聘;在就业之家及各类招聘活动中设立服务专区,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结合“激活民资”工作,鼓励各乡镇引进项目,增加大龄劳动者就业岗位。今年以来,新增大龄劳动者就业人数990人。
产教融合,优化提升技能培训体系。强化技能再培训,除政府免费为“4050”人员培训外,由本级财政出资分期分批举办全市大龄劳动者专题培训班,为60至63周岁的男性及50至58周岁的女性大龄劳动者提供1至3天的家政服务类、养老护理类、物业管理类等职业技能培训,助力高质量转岗及就业。联合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月子中心、安保公司等需求相对较大的行业企业,通过理论教学+岗位实操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助力大龄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快速转变,实现培训即就业。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大龄劳动者145人。
多维激励,培育年龄友好就业生态。强化激励机制,对大龄员工占比超60%或300人以上、无年龄歧视用工记录的企业纳入市政府“年龄友好型企业”推介名录。今年以来,共有47家企业纳入推介名录。注重荣誉引导,建立大龄榜样宣传机制,评选年度十佳案例并制作宣传片,广泛展示、大力宣传大龄劳动者就业优势与经验价值,打破就业年龄偏见。在吸纳大龄劳动者标杆企业的带动下,全市传统行业大龄用工比例显著提升,形成经验传承反哺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制度护航,织密大龄权益保障网。实施“分段缴费+灵活续保”社会保险弹性参保机制,允许大龄劳动者根据就业情况动态调整参保基数;督促企业为超龄劳动者办理补充工伤保险,截至目前大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达2311人。修订完善劳动合同范本,引导企业和大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劳动关系调处机制,依托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实现大龄劳动者劳资纠纷多元化解决。依托江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预警平台,对工程建设领域20个项目实行工资专户、实名制管理等动态监控。深入工地、社区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普及维权途径和法律知识;联合住建、交通等部门,组织工程建设领域企业负责人专题培训,重点解读劳动法律条例中大龄劳动者权益保护条款,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多维保障格局。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